[实用新型]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0402.5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30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伍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友诚 |
主分类号: | H01R13/703 | 分类号: | H01R13/703 |
代理公司: | 11400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苏霞;朱锦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 动片 静片 按钮 公端插头 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按钮控制 第一开关 电路通断 负极插脚 正极插脚 电连接 凹槽状结构 按钮设置 地线插脚 使用寿命 中空腔 触发 通电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按钮、正极动片和正极静片,正极插脚与正极动片电连接,第一按钮控制正极动片与正极静片的电路通断;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按钮、负极动片和负极静片,负极插脚与负极动片电连接,第二按钮控制负极动片与负极静片的电路通断,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设置在中空腔内的地线插脚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更安全的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只有同时触发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才能使得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通电,这明显提高了公端插头接口的安全性;另外,正极静片和负极静片采用的是凹槽状结构,延长了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两轮、三轮电动车自带的充电座(充电座为公端插头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直接与电动车的电池连接,目前的充电座大都是三孔插头,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与母端插头正极和负极相连,地线插脚空置即可。当充电座没有连接充电器母端插头或负载时,用任何导体连接充电座的正负极都会造成击穿或燃烧。而小孩在玩耍时若将硬币或其他导电物品塞进充电座,不小心就会将充电座的正、负极导通,这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容易出现短路,会烧到小孩的手指,甚至使电动车起火。
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插头接口是同行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号为201721158759.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在插头接口内设置了安全开关,安全开关的操作按钮位于零线接触片与相线接触片的之间,安全开关的不带电端与其中一个相线接触片的延长线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插头接口在常规状态下,即不插入负载插头时,安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而当插头接口需要插入负载插头时,插入到位时,即推动安全开关的操作按钮,此时电路接通正常工作。
上述实用新型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开关的操作按钮位于零线接触片与相线接触片的之间,当小孩用硬币将操作按钮向下压,硬币同时可以直接碰触到零线接触片与相线接触片,这就依然可以使得插头接口内的正极端与负极端短路,发生危险;
2、该技术方案中的安全开关公开了其可以为微动开关或限位开关,根据其图3A、图3B和图4公开的结构均比较复杂,且整个技术方案中对于拉杆的触头与安全开关的带电端接触结构并未描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其是单点接触,瞬间接触产生的火花会使触头和带电端的氧化层容易损坏,进而影响开关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及电源连接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公端插头接口,包括接口本体、地线插脚、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所述接口本体包括一侧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底部设有呈三角形排列地线插脚、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按钮、正极动片和正极静片,所述正极插脚与正极动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按钮控制正极动片与正极静片的电路通断;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按钮、负极动片和负极静片,所述负极插脚与负极动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按钮控制负极动片与负极静片的电路通断;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设置在中空腔内的地线插脚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静片呈凹槽状,所述正极动片与凹槽相接触的面均设有导电片;所述负极静片也呈凹槽状,所述负极动片与凹槽相接触的面均设有导电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动片未设有导电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接口本体上,所述第一按钮与正极动片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按钮通过第一弹性件控制正极动片设有导电片的一端与正极静片的凹槽相接触;所述负极动片未设有导电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接口本体上,所述第二按钮与负极动片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按钮通过第二弹性件控制负极动片设有导电片的一端与负极静片的凹槽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友诚,未经伍友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0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