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机转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1522.7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忠义;张龙;叶开;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升甫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098;H01F41/094 |
代理公司: | 32293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轴 心管 圆锥形凸台 心盖 心座 内侧壁 穿设 通孔 倾斜度 本实用新型 横向割缝 倾斜设置 旋紧螺栓 顶压力 螺栓盖 绕线机 中轴线 左端部 左端面 贯穿 变小 侧壁 偏置 收拢 转芯 锥度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绕线机转芯组件,包括束心座、束心盖、束心管以及芯轴。芯轴穿设于束心管。束心盖借助于螺栓盖合于束心座的左端面。在束心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圆锥形凸台,且沿该圆锥形凸台的端面向右延伸有贯穿通孔,用来穿设、固定束心管。束心盖的内侧壁倾斜设置,且倾斜度与圆锥形凸台相的锥度相一致。围绕圆锥形凸台和束心管的侧壁均开设有多条横向割缝。在旋紧螺栓的过程中,在束心盖内侧壁的顶压力作用下,贯穿通孔逐渐进行收拢,进而使得束心管的孔径变小。如此一来,芯轴的固定方式十分简单,便于进行操作;再者,在收紧芯轴的过程中,芯轴自身具有定心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当芯轴的中轴线发生偏置现象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绕线机转芯组件。
背景技术
全自动绕线机在进行制作不同机构的电感线圈时,需要经常对芯轴进行适应性的更换。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固定方案为,在芯轴的外壁上增设外螺纹,相应地,在固定套上的内壁上增设与上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旋合的方式来实现对芯轴的固定。然而,采用此方式进行固定芯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松动,且当其发生偏心现象时不便于进行调整。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芯轴拆、装迅速,可自动定心,且便于进行同心性调整的绕线机转芯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绕线机转芯组件,包括束心座、束心盖、束心管以及芯轴。芯轴穿设于束心管。束心盖借助于螺栓盖合于束心座的左端面。在束心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圆锥形凸台,且沿该圆锥形凸台的端面向右延伸有贯穿通孔,用来穿设、固定束心管。束心盖的内侧壁倾斜设置,且倾斜度与圆锥形凸台相的锥度相一致。围绕圆锥形凸台的侧壁开设有多条第一横向割缝。围绕束心管的左端侧壁亦开设多条第二横向割缝。在旋紧螺栓的过程中,在束心盖内侧壁的顶压力作用下,贯穿通孔逐渐进行收拢,进而使得束心管的孔径变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横向割缝和第二横向割缝的数量均设置为4条,且相隔90°进行均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绕线机转芯组件还包括柱状弹簧,其设置于束心座与束心盖之间,且套设于螺栓的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芯轴的尾部插设有两件相互扣合的导向板。绕线机转芯组件还包括线板固定夹,其固定于转芯连接板,且在其下端部开设有开口,用来穿设上述导向板。沿着开口向上延伸出有纵向割缝。另外,绕线机转芯组件还包括穿设于线板固定夹侧壁、正对于纵向割缝的锁紧螺栓,用来调整开口的开合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开口的插设端进行倒角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线板固定夹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转芯连接板上,相应地,在线板固定夹上开设有与螺钉相适配的腰形孔。腰形孔沿上下方向进行延伸。
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束心盖与束心座之间采用锥面滑动配合方式,当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时,位于束心座上的圆锥形凸台进行收缩,随即束心管亦同步的进行收缩以夹紧芯轴。如此一来,芯轴的固定方式十分简单,便于进行操作;再者,在收紧芯轴的过程中,芯轴自身具有定心功能,可有效地防止偏置现象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当芯轴的中轴线发生偏置现象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升甫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升甫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1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式多功能线圈绕制机
- 下一篇:一种绕线机送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