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支撑展览和阅读使用的全景立体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9159.3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4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夏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D1/00 | 分类号: | B42D1/00;A63H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支撑 展览 阅读 使用 全景 立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支撑展览和阅读使用的全景立体书,书本体包括至少两页的书页本体,书页本体与铰接轴之间通过一体成型在书页本体侧部的铰接套连接,每页书页本体的铰接套至少设置两个,相邻书页本体之间的铰接套之间设置限位装置;书本体的正面和/或背面设置有支撑装置。书本体的正面和/或背面的下侧开设铰接槽,铰接板限位铰接在铰接槽中,铰接板下侧开设有伸缩腔,伸长板滑动连接在伸缩腔内。在铰接槽远离书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遮盖布。该实用新型可以稳定的限定书页本体的开合角度,完全取代全景立体部件的限定作用,保证全景立体部件的使用寿命;支撑装置完全可以实现对书本体的支撑作用,保证书本体稳定的立体展览和阅读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儿童读物或者儿童玩具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支撑展览和阅读使用的全景立体书。
背景技术
立体书具有呈现效果好,容易启发儿童使用者大脑,深受家长、幼儿园以及图书馆的喜欢。无论是家庭中使用,还是在幼儿园或者图书馆使用中,立体书的使用者通常更多是儿童使用,但是儿童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对书本的保护意识薄弱。然而,现有的立体书中,书页之间的限位通常只能通过全景立体部件实现限制,并通过书页的拉紧,实现全景立体部件的呈现。儿童使用者翻页过程中,容易用劲过大导致对全景立体部件的撕坏,影响整个书本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部分立体书是通过立体状态下满足使用者展览和阅读使用(部分结构适于采用书本立体状态时,结构处于正立状态)。然而,在展览或者阅读欣赏过程中,尤其是图书馆展览过程中,需要将书本立起,以满足更方便的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立体书只能通过书根支撑,支撑稳定性差,容易导致书本倾倒摔坏,影响立体书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立体书存在不便于支撑立起,容易摔坏影响立体书的使用寿命;以及书页的打开位置无法限定,容易发生翻页力度过大撕坏书页,影响立体书使用寿命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全景立体部件的使用寿命;实现书本体稳定的立体展览和阅读使用的便于支撑展览和阅读使用的全景立体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支撑展览和阅读使用的全景立体书,包括:书本体,所述书本体包括至少两页的书页本体,所有所述书页本体均通过铰接轴铰接;相邻所述书页本体在铰接轴处设有限位装置,使相邻书页本体之间在限位装置的限定范围内旋转翻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书页本体与铰接轴之间通过一体成型在书页本体侧部的铰接套连接,每页所述书页本体的铰接套至少设置两个,相邻书页本体之间的铰接套之间设置所述限位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相邻铰接套处设置的限位凹坑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凹坑和限位凸起分别设在相邻铰接套的接触面处,在所述书页本体旋转的圆弧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凹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相邻铰接套处设置的导槽和导杆,所述导槽呈圆弧状,且最大圆弧角度为相邻书页本体的最大展开角度,所述导槽和导杆分别设在相邻铰接套的接触面处,使所述导杆一端与铰接套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相邻铰接套开设的导槽中,限定相邻书页本体的旋转角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书本体的正面和/或背面设置有支撑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铰接槽、铰接板、伸长板和遮盖布;所述书本体的正面和/或背面的下侧开设铰接槽,所述铰接板限位铰接在所述铰接槽中,所述铰接板下侧开设有伸缩腔,所述伸长板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内;在所述铰接槽远离书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遮盖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9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