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及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9266.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4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冯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1/00;C02F1/0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矿山 渗透 反应 生态 恢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及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包括:位于地表其土壤以上的上层渗透反应墙和位于地表其土壤内部的下层渗透反应墙,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其朝向废弃矿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废弃矿山上的砂土进入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的固砂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渗透反应墙无法同时阻隔废弃矿山底部其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污染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及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离子型稀土基本采用“搬山”式开采,即将矿山表层的植被和土壤全部剥离,获取原矿,导致原始土壤层全部被破坏。稀土采完后,矿山即以裸露基岩层(即花岗岩风化壳)的形式接受自然剥蚀。20世纪90年以来,原位浸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离子型稀土的开采,即将硫酸按和硫酸浸矿液通过注液井注入矿土,提取稀土。过量的硫酸按和硫酸浸矿液改变了矿山的地球化学环境、加速了矿山环境的恶化,使得矿山整体酸化,土壤贫瘩,矿体深部氨氮富集,导致矿区沟壑纵横、化学污染严重、土壤破坏地区植被难以存活。
现有技术中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矿山其渗透反应墙只设置在地面以下,渗透反应墙无法对地面以上的渗滤液进行吸收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及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渗透反应墙无法同时阻隔废弃矿山底部其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污染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包括:
位于地表其土壤以上的上层渗透反应墙和位于地表其土壤内部的下层渗透反应墙,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其朝向废弃矿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废弃矿山上的砂土进入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的固砂层。所述渗滤液为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了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所述残留液为所述废弃矿山内部的污染液。
还包括容置架,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包括至少一个上层渗透反应模块,所述上层渗透反应模块插入所述容置架内构成所述上层渗透反应墙,和/或所述下层渗透反应墙包括至少一个下层渗透反应模块,所述下层渗透反应模块插入所述容置架内构成所述下层渗透反应墙。
所述上层渗透反应模块和/或所述下层渗透反应模块为插入所述容置架内的可拆卸模块。
所述上层渗透反应模块和/或所述下层渗透反应模块为板状结构。
所述容置架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容置架其位于所述地表以上的部分设置有供所述上层渗透反应模块和/或所述下层渗透反应模块插入所述容置架内部的开口。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容置架侧部位置。
所述上层渗透反应模块为沸石和/或膨润土材质,和/或所述下层渗透反应模块为沸石和/或膨润土材质。
一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恢复系统,包括:
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所述渗透反应墙用于防止所述废弃矿山其渗滤液外溢;
设置在所述废弃矿山其山体和所述渗透反应墙之间的泥沙缓冲区。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恢复系统,还包括:
种植在废弃矿山表面的植物,以在所述废弃矿山表面形成覆盖阻隔表层;
设置在所述废弃矿山表面和/或深度方向上布置用于防止砂土流失的固沙网。
所述泥沙缓冲区为与水平面夹角为0度至30度倾斜的斜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未经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9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