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特性分析及故障检测的实验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2283.5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6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方洁;陈文红;杨雪;郭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28;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5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流 负载 特性 分析 故障 检测 实验 | ||
1.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特性分析及故障检测的实验板,包括电源单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保护控制单元(3)、负载单元(4)、故障设置单元(5)和中线接线单元,
故障设置单元(5)包括第一故障常合开关、第二故障常合开关和故障常断开关,
电源单元(1)包括三相调压器、电源单元接地柱(8)、电源A相接线柱(10)、电源B相接线柱(12)和电源C相接线柱(14),
三相调压器的A相输入端、B相输入端和C相输入端分别串联有熔断器,三相调压器的地线与电源单元接地柱(8)连接,三相调压器的A相输出端与电源A相接线柱(10)连接,三相调压器的B相输出端与电源B相接线柱(12),三相调压器的C相输出端通过第一故障常合开关与电源C相接线柱(14)连接,
电路保护控制单元(3)包括保护输入接地柱(9)、第一保护输入接线柱(11)、第二保护输入接线柱(13)和第三保护输入接线柱(15)、
电路保护控制单元(3)还包括保护输出接地柱(16)、第一保护输出接线柱(18)、第二保护输出接线柱(19)和第三保护输出接线柱(20),
电路保护控制单元(3)还包括第一保护支路、第二保护支路、第三保护支路,
第一保护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输入接线柱(11)和第一保护输出接线柱(18)连接,
第二保护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保护输入接线柱(13)和第二保护输出接线柱(19)连接,
第三保护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保护输入接线柱(15)和第三保护输出接线柱(20)连接,
保护输入接地柱(9)与保护输出接地柱(16)连接,
第一保护支路、第二保护支路和第三保护支路均包括串联的断路器、漏电保护器和限流电阻,
负载单元(4)包括第一负载输入接线柱(21)、第二负载输入接线柱(22)和第三负载输入接线柱(23),
负载单元(4)还包括第一负载输出接线柱(24)、第二负载输出接线柱(25)和第三负载输出接线柱(26),
负载单元(4)还包括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
第一负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负载输入接线柱(21)和第一负载输出接线柱(24)连接,
第二负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负载输入接线柱(22)和第二负载输出接线柱(25)连接,
第三负载一端通过第二故障常合开关与第三负载输入接线柱(23)连接,第三负载另一端与第三负载输出接线柱(26)连接,
中线接线单元包括第一中线接线柱(17)、第二中线接线柱(27)、第三中线接线柱(28)和第四中线接线柱(29),第一中线接线柱(17)通过连接线分别与第二中线接线柱(27)、第三中线接线柱(28)、第四中线接线柱(29)连接,
电源C相接线柱(14)通过故障常断开关与第三保护输出接线柱(2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22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状注塑件的喷涂载具
- 下一篇:陶瓷电容夹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