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2503.4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5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洪;李三兴;傅晓斐;范冰;刘辉;屈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0 | 分类号: | C02F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污 微孔 曝气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包括空气压缩机以及水槽,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设置水槽底部,微孔曝气器包括若干微孔组件,所述微孔组件上设有絮状防污丝。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曝气效果的前提下,可在曝气头外层形成一个保护罩,防止微孔组件曝气口堵塞,利于气液传质;本实用新型减少曝气头清洗次数,增大设备运行周期,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将本实用新型用于水族馆时,设备的絮状防污层还可以充当人工水草,还具美化装饰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多采用活性污泥法除去水中的N、P等有机物,其原理是利用附着在污泥上的细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而为了维持一些好氧细菌的正常生长代谢,就需要为其提供额外的氧,曝气机便应运而生了。微孔组件曝气增氧是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潜水离心式、射流式等传统增氧技术之后的新型增氧技术,微孔组件曝气增氧技术克服了传统增氧技术产生的气泡大、上升速度快、氧分子传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等缺点。同时,还存在微气孔易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克服了传统增氧技术产生的气泡大、上升速度快、氧分子传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等缺点,是一种传质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安全环保等优点的经济增氧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污丝微孔曝气机,包括空气压缩机以及水槽,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设置水槽底部,微孔曝气器包括若干微孔组件,所述微孔组件上设有絮状防污丝。水槽中填充有活性污泥,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空气源,通过微孔曝气器实现对水槽充空气,加速水中有机物分解,促进水体净化,克服了传统增氧技术产生的气泡大、上升速度快、氧分子传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等缺点。而在微孔曝气器供氧,有机物分解过程中,容易导致活性污泥堵塞出气孔,故通过在出气孔设置絮状防污丝,通过飘动的絮状防污丝,来荡开或吸附污泥,防止曝气口堵塞,利于气液传质。
优选的,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设有用以检测空气压缩机内空气压力的气压表a,以及用以检测出气口压力的气压表b。针对不同工艺,需要不同的充气气压,通过设置气压表a、气压表b,实现对气压的实时检测。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一阀门。只有气压达到条件,才能打开阀门,实现供气。
优选的,所述微孔曝气器的底部设有曝气支架。曝气支架起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微孔组件包括与所述微孔曝气器通气的管道,所述管道出气一端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腔,所述导风腔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通过轴承与导风腔底部连接,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出气板,所述出气板与导风腔顶部内边缘密封设置;所述转轴上还环设有若干导气片,所述导气片顶部固定有挡气板。设置微孔组件,实现絮状防污丝有规律飘动,更好的来荡开或吸附污泥,防止曝气口堵塞。
优选的,所述导气片设有三个,且绕转轴均匀设置,所述管道出口正对导气片设置,且驱动导气片旋转。从管道出口出来的空气流,撞击在导气片上,实现导气片转动,从而实现出气位置变化,同时,导气片也起到引导气流走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管道呈L型设置。L型管道,可实现气流方向从竖直方向转水平方向。
优选的,所述导风腔为圆柱腔,所述挡气板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导气片的底部靠近导风腔底部,导气片的顶部靠近导风腔顶部。导气片长度略小于转轴长度,导气片包围面积略小于导风腔面积,实现可控的有规律出气,否则,导气片太小,不能起到很好导气作用,导致微孔组件无法工作。
优选的,所述絮状防污丝通过万向轴固定在出气板中心。万向轴的设置,实现絮状防污丝更灵动的飘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未经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2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PEC再生混凝土梁柱与钢板组合剪力墙
- 下一篇:一种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