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安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5635.2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8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贺凡波;陆钧;葛俊杰;马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J7/00;H02J7/02;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 防雷单元 电连接 安全系统 电动汽车 发射线圈 雷击 防雷 瞬态抑制二极管 陶瓷气体放电管 电源电连接 电路结构 接收线圈 设备损耗 压敏电阻 整流电路 强电流 避雷 电导 配合 汽车 安全 |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安全系统,包括:一级防雷单元、二级防雷单元、无线充电控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车载接收线圈以及整流电路;所述一级防雷单元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一级防雷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防雷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级防雷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该实用新型采用一级、二级的雷击电导地设计,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与压敏电阻配合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电路结构,极大的保护了现有汽车无线充电的避雷安全,减少了雷击后瞬间强电流引发的设备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从有线充电到无线充电,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然需求,更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主要技术手段;
一般来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大多安装在室外环境之中,处于室外的无线充电系统,经常能够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雷击产生的瞬间电流过载,破坏了是十分可怕的,一旦遇到此情况基本就能让无线充电设备报废;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季节都是多雨多雷电,所以做好防雷措施,对室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尤为重要;
具有破坏性的雷击主要有两种方式:
1、直击雷:直击雷蕴含极大的能量,峰值电压可达5000kv的雷电流入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雷电流产生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使得电气设备产生极高的热量,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传导雷:远处的雷电击中线路或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极高电压,由室外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传至建筑物内室内的电气设备。
现有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措施中,在防雷、避雷上存在较大的技术缺陷和使用不便,例如:
1、利用避雷器多点接地,达到更有效的保障;
但实际情况却是,多点接地只适用于强电流的引导,在监控弱电,尤其是控制单元电子系统中,单点接地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如果在控制单元的防雷保护中采取多点接地,很容易导致电网地电位通过地环路进入设备系统,形成电压浪涌,而电子控制系统的耐压较低,电压浪涌对弱电系统来说压差过大,很容易的破坏系统内部线路,导致监控与控制上的信号干扰误差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内部损坏;
2、利用避雷针的简单作用,完成无线充电发射端的避雷与防雷;
这种简单的在无线充电发射单元安装避雷针的结构方式,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避雷效果,相反,这种方式,更容易引发雷击效果;通常避雷针与防雷设备之间的距离要保证4.5米的安全设计,才能有效保护设备不备雷击,这种过大的举例不适合汽车无线充电的场地要求,而且避雷针的实际避雷效果其实为引雷传导,这种避雷方式不适合在人员密集,设备密集的无线充电停车场使用,很容易引发雷击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安全系统,通过优化、科学的结构设计,应用一级与二级的组合式防雷电路设计,使得防雷灵敏度与安全度得到极大提成,大大保护了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为汽车无线充电的顺利普及提供安全保障。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防雷安全系统,包括:一级防雷单元、二级防雷单元、无线充电控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车载接收线圈以及整流电路;所述一级防雷单元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一级防雷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防雷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级防雷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车载接收线圈电磁耦合,所述车载接收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5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