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9115.9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4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2 | 分类号: | A61B17/3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方淮;蔡学俊 |
地址: | 35002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 游离 皮肤 切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可90°旋转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用于与旋转台配合固定游离皮肤的压框,所述压框上设置有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并用于垂直切割皮肤的切刀机构。该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结构紧凑,方便提供形状可控、均匀、细小的超微粒游离皮肤用于移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
背景技术
皮肤的游离移植,通常称为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片移植。自体皮肤游离植皮,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切取自体某部位(供皮区)的部分厚度或全层厚度的皮片,完全分离,移植到自体的另一处缺损部位(受皮区),使之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并继续保持活力,以达到整形修复之目的。现有用于游离皮肤的切割装置通常无法将皮肤切割的足够均匀、细小,为此需要一种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该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方便用于切割游离皮肤,以便提供形状可控、均匀、细小的超微粒游离皮肤用于移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可90°旋转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用于与旋转台配合固定游离皮肤的压框,所述压框上设置有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并用于垂直切割皮肤的切刀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的底面经转盘轴承与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板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旋转台水平90°旋转并锁定的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旋转台底面的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与底板相配合的锁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包括下端与固定于压框上端面的定位环配合定位的刀具护框,所述刀具护框内设置有刀具安装架,所述刀具安装架上沿横向间隔设置有竖向刀片,相邻两竖向刀片之间的间距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一侧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中部设置腰型槽并铰接有竖向推杆,所述竖向推杆的下端穿过刀具护框与刀具安装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具安装架上沿横向间隔设置有滑槽,所述竖向刀片的上部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矩形块并经纵向穿过矩形块的锁定螺栓与刀具安装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的侧部设置有竖向穿过压框与旋转台相螺接的手紧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压框为中部具有矩形通口的矩状框,所述定位环为矩形环,所述刀具护框为倒置的矩形筒且下端与定位环的内圈配合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压框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旋转台上侧面相配合夹住游离皮肤的齿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超微粒游离皮肤切碎装置结构紧凑,方便用于切割游离皮肤,并将游离皮肤切割成小块,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9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颈椎关节突的微创关节融合螺钉
- 下一篇:吸音人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