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1481.8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权;陈世凯;张瑞;邢利科;黄先颖;张成伟;崔明亮;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天线 智能 移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包括:用于置放雷达天线的盒体,所述盒体设有开口以允许雷达天线贴近受测面;弹性支撑所述盒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盒体可转动连接;承接在所述盒体与支撑件之间的压力传感模块,用于测量并提示雷达天线与受测面之间的压力。本实用新型控制雷达天线与受测面的压力在合适范围内,有效确保雷达天线与受测面密贴,使得雷达天线对受测面的检测稳定准确。解决了传统使用人工手扶雷达天线进行检测,雷达与受测面脱离,造成检测数据不真实,无法准确分析检测结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无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隧道无损检测过程中经常用到雷达天线检测,雷达天线是一个矩形盒子形状,尺寸为:40cm*25cm*20cm,重量3kg左右,通过连接一条电线至主机。检测过程是通过雷达天线密贴受测面,匀速移动,将受测面检测结果均匀传送回主机进行数据分析。以往均为人工手扶雷达天线进行检测,经常雷达与受测面脱离,造成检测数据不真实,无法准确分析检测结果。每次检测线路长达几百米,行车速度控制在3km/h以内,行走速度很慢,检测过程要求连续不间断测量,时间长达10多分钟,工人经常因为手臂酸痛放松雷达天线,导致雷达天线不能密贴受测面,进而造成数据失真。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上述缺陷,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检测所需人工数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达到稳定连续检测的目的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其中,包括:
用于置放雷达天线的盒体,所述盒体设有开口以允许雷达天线贴近受测面;盒体用于安置和固定雷达天线。
弹性支撑所述盒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盒体可转动连接;支撑件能够实现自由弹性压缩和伸长,从而支撑雷达天线贴近受测面以进行测量。
承接在所述盒体与支撑件之间的压力传感模块,用于测量并提示雷达天线与受测面之间的压力。压力传感模块可以检测雷达天线与受测面的压力保证雷达与受测面密贴,又不损坏雷达天线。
支撑件和压力传感模块的设置,有效确保雷达天线与受测面密贴,控制雷达天线与受测面的压力在合适范围内,使得雷达天线对受测面的检测稳定准确。解决了传统使用人工手扶雷达天线进行检测,经常雷达与受测面脱离,造成检测数据不真实,无法准确分析检测结果的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的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转动部以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块以使得转动部限于±30°转动。保证雷达能和接触面密贴,避免出现翘曲。
优选的是,所述的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中,所述转动部为转动副、万向节、球副、圆柱副、关节轴承中的任意一种。这些都是成熟稳定的转动连接部件,能够有效的保证支撑件与盒体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同时利于安装拆卸。
优选的是,所述的雷达天线智能移动装置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至少两根管体,所述管体滑动套接以实现自由伸缩;
弹簧,其活动套设在所述管体的外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两端固接,所述管体自由伸缩时压缩或拉伸所述弹簧。
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支撑件的自由压缩和伸长,从而弹性支顶盒体内的雷达天线贴近受测面。同时,这样的结构简单稳固耐用,组接成本低,特别适合隧道建设等这样的工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14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