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田伴生气的脱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5473.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5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帆;姚丽蓉;姚彬;赵毅;常小虎;汤晟;周勇;梁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11276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伴生气 分离塔 溶剂 轻烃 闪蒸装置 甲烷气体 出液口 氮气 第一冷却装置 脱氮系统 出气口 进液口 甲烷 输出 冷却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去除甲烷 溶解甲烷 输出分离 去除 溶解 | ||
1.一种用于油田伴生气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冷却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油田伴生气,并对所述油田伴生气进行冷却;
分离塔,其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分离塔的底部存有能够溶解所述油田伴生气中的甲烷的轻烃溶剂,所述分离塔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分离塔的底部,并能够接收被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冷却后的油田伴生气,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分离塔的顶部,并能够输出去除甲烷后的包含氮气的气体,所述分离塔的进液口用于接收所述轻烃溶剂,而所述出液口用于输出溶解所述甲烷后的轻烃溶剂;
闪蒸装置,所述闪蒸装置的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塔的出液口相连,所述闪蒸装置能够将甲烷从所述轻烃溶剂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甲烷气体,而所述闪蒸装置的出气口用于输出所述甲烷气体,所述闪蒸装置的出液口用于输出分离出所述甲烷气体后的轻烃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间接式换热器和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间接式换热器的热源进口能够接收所述油田伴生气,而其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与所述分离塔的出气口相连,而其冷源出口用于输出去除甲烷后的包含氮气的气体;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分离塔的进气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间接式换热器,所述第二间接式换热器的热源进口能够接收所述油田伴生气,而其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与所述闪蒸装置的出气口相连,而其冷源出口用于输出所述甲烷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甲烷气体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装置、第二冷却装置和第一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压缩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二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的出口相连,而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能够输出甲烷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第三间接式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三间接式换热器的热源进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的出口相连,而其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的进口相连,而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相连,所述第三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出口用于排出甲烷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轻烃溶剂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闪蒸罐、第二闪蒸罐、第三闪蒸罐和第四闪蒸罐,所述第一闪蒸罐的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塔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闪蒸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分离塔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压缩装置相连,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闪蒸罐的出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间接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的进液口与所述第四闪蒸罐的出液口之间通过输送泵和第三冷却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闪蒸罐的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塔的出液口之间、所述第一闪蒸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闪蒸罐的进液口之间、所述第二闪蒸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三闪蒸罐的进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闪蒸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闪蒸罐的进液口之间均通过节流阀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口相连,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分离塔的进气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均是丙烷冷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54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沼气预处理脱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颗粒制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