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0249.0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3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顾倩;张宁川;潘文博;孙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3/16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岸 弧形 胸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具体涉及防波堤、护岸等水工工程领域,包括胸墙主体,所述胸墙主体包括防浪部和基台部,所述防浪部和基台部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浪部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导流板,相邻两个所述防浪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基台部设置在防浪部一侧底端,所述基台部与防浪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第三限位机构,可以分别将多个防浪部、防浪部与基台部以及基台部快速安装、固定,从而节约施工的时间成本,进而提高施工的效率,而且,当胸墙主体中某个部分损坏时,方便对其进行更换,有利于降低施工的成本,进而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波堤、护岸等水工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
背景技术
防浪墙广泛应用于防波堤、护岸、海岸等防浪结构上,特别是具有行车要求的斜坡堤堤顶,抵抗波浪作用,减小越浪量,掩护内侧水域或陆域,降低堤顶标高,减少结构工程量。常见的防浪墙结构通常是设置在块石基础上,通过自身重力产生的摩擦力抵抗波浪作用,实现结构稳定。随着设计波浪增加,尤其是在高潮差水域,防浪墙底面与设计水位间的高差减小,波浪作用力显著增强,致使传统形式防浪墙结构越来越大,现浇施工速度和难度加大,工程费用亦大幅增加,造成资源浪费。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55744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防浪墙,在该技术方案中,可结合防波堤的主体外形和坡度进行定制,多个防浪墙间通过侧扣相互匹配平行排列组合成直线,从而将常规现浇防浪墙变为可快速安装的组合防浪墙,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防波堤上防浪墙组合的快速安装。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虽然该装置能够快速地将防浪墙安装,但是,该装置不能对预制防浪墙进行固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压等因素的影响时,该装置容易被冲散,不方便更换,进而影响该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通过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第三限位机构,可以分别将多个防浪部、防浪部与基台部以及基台部快速安装、固定,从而节约施工的时间成本,进而提高施工的效率,而且,当胸墙主体中某个部分损坏时,方便对其进行更换,有利于降低施工的成本,进而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在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第三限位机构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以及第三密封垫,可以防止河水浸入连接部位,从而保护胸墙主体,进而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包括胸墙主体,所述胸墙主体包括防浪部和基台部,所述防浪部和基台部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浪部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导流板,相邻两个所述防浪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基台部设置在防浪部一侧底端,所述基台部与防浪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相邻两个所述基台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多个所述基台部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设置在防浪部一侧两端,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两两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腔均配合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之间均填充有第一密封垫;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设置在防浪部一侧底端以及基台部顶部一端,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两两对应,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腔均配合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之间均填充有第二密封垫;
所述第三限位机构包括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分别设置在基台部顶部两侧,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两两对应,多个所述第三限位槽内腔均配合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与第三限位槽之间填充有第三密封垫。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基台部分别与多个防浪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防浪部与基台部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0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3D摄像头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绝缘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