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扑翼机差动扑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1291.4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7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及水;王琦;高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36111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面盘 推杆 传动齿轮 移动固定 移动套件 挤压 扑翼机 齿条 本实用新型 差动结构 传动轴 差动 蜗杆 凸轮连杆机构 传动齿轮箱 传动皮带 电机传动 飞行姿态 活动设置 啮合传动 推杆连接 固定杆 均和 两翼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扑翼机差动扑动结构,包括挤压推杆、差动结构、两个凸轮连杆机构和两个锥面盘组,差动结构包括挤压推杆、固定杆、电机、传动齿轮箱和两根齿条移动固定杆,传动齿轮箱内设有和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上设有蜗杆,两根齿条移动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和两根挤压推杆连接,两根齿条移动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和蜗杆啮合传动,两个锥面盘组之间设有传动皮带,锥面盘组包括锥面盘一、锥面盘二、传动轴和两个移动套件,锥面盘一和锥面盘二活动设置在传动轴上位于两个移动套件之间的位置上,两根挤压推杆的两端分别和移动套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扑翼机左右两翼不同频率的差动扑动,更加有利于控制扑翼机的飞行姿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翼机差动扑动结构。
背景技术
自古至今,人类就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渴望飞行的人们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类最开始的探索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只能观察到鸟类飞行的表面动作,并不了解飞行的本质,因此以往模仿扑翼动作的尝试都是失败的。在意大利,十五世纪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对鸟类飞行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不仅认真观察研究了鸟类基本的飞行动作,而且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根据自己研究得到的结论,设计了由人力驱动的扑翼模型。之后的很多年里,很多人对扑翼飞行进行了探索,对扑翼的研究有所进展,但发展速度缓慢。199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启动了一项为期4年、投入3500万美元的微型飞行器研制计划。这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虽然DARPA最初没有采用扑翼的飞行方式,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固定翼飞行器在低雷诺数下气动力很差,采用固定翼的飞行方式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后来的研究发现,要获得足够的升阻比和抗干扰飞行技术,采用仿生扑翼的飞行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经过数万年的生物进化,自然界的鸟类广泛地采用扑翼的飞行方式,在较低飞行雷诺数下鸟类利用翅膀的灵活运动和非定常空气动力获得高升力,而且飞行效率高,机动性好。随着对生物飞行机理认识地不断加深以及空气动力学、微电子机械技术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仿生扑翼机目前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仿生扑翼机将在未来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一般扑翼机的左右两翼一般由同个电机带动同频率扑动,保证左右两边升力的平衡,特别是单关节扑翼机,横滚控制由尾翼上的副翼来控制,力矩小,且容易受到主翼后气流影响,控制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扑翼机差动扑动结构,可以实现扑翼机左右两翼不同频率的差动扑动,更加有利于控制扑翼机的飞行姿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扑翼机差动扑动结构,包括挤压推杆、差动结构、两个凸轮连杆机构和两个锥面盘组,所述差动结构包括挤压推杆、固定杆、电机、传动齿轮箱和两根齿条移动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通过固定销分别和两根所述挤压推杆铰接,所述电机和传动齿轮箱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传动齿轮箱内设有和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设有蜗杆,两根所述齿条移动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和两根所述挤压推杆连接,两根所述齿条移动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和蜗杆啮合传动,两根所述齿条移动固定杆和蜗杆的啮合处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蜗杆的一端和固定杆连接,两个所述锥面盘组之间设有传动皮带,所述锥面盘组包括锥面盘一、锥面盘二、传动轴和两个移动套件,两个所述移动套件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锥面盘一和锥面盘二活动设置在传动轴上位于两个移动套件之间的位置上,所述两根挤压推杆的两端分别和移动套件连接,所述传动轴远离锥面盘一的一端和凸轮连杆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凸轮连杆机构包括凸轮和连杆,所述凸轮的一端和传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连杆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相对于目前一般扑翼机的同频扑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可控制的扑翼机的差动扑动。其优点可以根据飞行姿态精确控制扑翼机的左右机翼扑动频率、转速控制范围更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1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扑翼飞行器的横滚控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扑翼飞行器的开缝式微型扑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