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蜂窝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1994.7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3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陈琦;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2 | 分类号: | F23D14/12;F23D14/46;F23D14/82 |
代理公司: | 中山奇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7 | 代理人: | 黄国清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蜂窝体,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若干燃烧管,所述燃烧管设有供燃气燃烧的通孔,并且在所述燃烧管之间形成有供燃气燃烧的孔隙。在所述燃烧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回火结构,所述防回火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管侧壁上并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孔。本实用新型的蜂窝体采用孔径较大的若干燃烧管彼此相邻设置而成,并且在孔隙协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蜂窝体的孔隙率,有利于燃烧热量的高温辐射输出,从而提高热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蜂窝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具有燃烧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回火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红外燃烧器的管式蜂窝体。
背景技术
红外灶因其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CO排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市面上的金属红外燃烧器其蜂窝体多由单根或多根金属薄带盘绕而成,其盘绕形态比较单一,多为圆形,不能满足燃气灶外观多样化的需求。
薄壁金属小管也可以集束成为蜂窝体进行红外燃烧,但金属材料热导率比较高,小管下端吸收上端燃气燃烧处高温管壁向下传导的热量,造成小管下端温度明显升高,从而导致原本在小管上端燃烧的焰面逐渐往下端移动,当焰面下移至小管下端时,燃烧器就会发生回火现象。
另外,考虑到红外燃烧的燃烧稳定性,选用较细的金属管也可以控制燃烧器正常燃烧而不发生回火,但太细的金属管使得蜂窝体的孔隙率不高,也不利于燃烧热量的辐射输出,造成燃烧器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式蜂窝体,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具有防回火效果好、热效率高等优点。
上述提出的一种管式蜂窝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管式蜂窝体,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若干燃烧管,所述燃烧管具有供燃气燃烧的通孔,在所述燃烧管设置有至少一个防回火结构,所述防回火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管侧壁上并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燃烧管的侧壁周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开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防回火结构设置在所述燃烧管的下端或中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管之间形成有供燃气燃烧的间隙。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燃烧管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所述燃烧管内并且将所述通孔分隔为至少两个小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管的局部侧壁朝所述燃烧管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孔分隔为至少两个所述小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件呈“V”字形。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分隔件的上端和/或下端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切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燃烧管集束成棱柱体或类似圆柱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管由金属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管为圆形管、方形管或异形管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蜂窝体采用孔径较大的若干燃烧管彼此相邻设置而成,并且在孔隙协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蜂窝体的孔隙率,有利于燃烧热量的高温辐射输出,从而提高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蜂窝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具有燃烧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回火、热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管式蜂窝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1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式蜂窝体及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健身球自动真空打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