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扑翼飞行器前飞推力增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4473.7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高硕;王琦;黄及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推力 增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扑翼飞行器前飞推力增大装置,包括翼肋、翼梁、前缘连接柔性杆、扭转电机,翼肋设有多根,翼梁与翼肋固定连接,前缘连接柔性杆固定连接在左端的翼肋上,且前缘连接柔性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翼肋前缘,前缘连接柔性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翼肋后缘,其余的翼肋两端固定连接在前缘连接柔性杆上,扭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右端的翼肋上。本实用新型优点:柔性杆在舵机的带动下,使扑翼机的翼型在上扑和下扑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所需的迎角,从而实现推力的增大,控制扑翼机的飞行姿态,降低迎角变化的反应时间,便于精准控制扑翼机的飞行,还可降低扑翼转动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扑翼飞行器机翼结构设计和机械传动机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扑翼飞行器前飞推力增大装置。
背景技术
扑翼飞行器(Flapping-wingMAV)是一种模仿鸟类或昆虫飞行的新概念飞行器。不同于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扑翼飞行器的主要特点是扑动机构驱动机翼上下扑动来产生升力和推力,将举升、悬停和推进功能集于一个扑翼系统。仿生学研究表明,动物飞行能力和技巧的多样性多半来源于它们翅膀的多样性和微妙复杂的翅膀运动模式,因此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扑翼驱动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扑翼机的前飞动力来源于机翼的快速扑动,翼梁具有较大刚性,蒙皮柔性较强,在扑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位滞后。上冲程时,机翼后缘较翼梁低,迎角为正,下冲程时,机翼后缘较翼梁高,迎角为负。在整个扑动过程中,产生推力的有效时间在整个扑动过程中占比较小,推力转化效率较低,迎角较小。噪音大。主动扭转一般采用舵机控制机翼的扭转,受舵机扭转速度的限制,主动扭转扑翼机在上下冲程的高低峰时,依靠舵机进行翼面的扭转,而随着扑翼机扑动频率的加快,接近舵机的扭转速度极限,容易引起舵机过热和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扑翼飞行器前飞推力增大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扑翼飞行器前飞推力增大装置,包括翼肋、翼梁、前缘连接柔性杆、扭转电机,所述翼肋设有多根,所述翼梁与翼肋固定连接,所述前缘连接柔性杆固定连接在左端的翼肋上,且前缘连接柔性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翼肋前缘,前缘连接柔性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翼肋后缘,其余的翼肋两端固定连接在前缘连接柔性杆上,所述扭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右端的翼肋上。
优选地,所述翼梁(2)固定连接在翼肋(1)的前缘,且翼梁(2)设于翼肋前缘(5)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扭转电机(4)固定连接在翼肋(1)的翼肋前缘(5)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柔性杆在舵机的带动下,使扑翼机的翼型在上扑和下扑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所需的迎角,从而实现推力的增大,控制扑翼机的飞行姿态,降低迎角变化的反应时间,便于精准控制扑翼机的飞行,还可降低扑翼转动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翼肋2、翼梁3、前缘连接柔性杆4、扭转电机5、翼肋前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44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瓶报警装置
- 下一篇:胶带芯筒批量装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