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2523.6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徽;欧东斌;何大龙;闫宪祥;程梅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2/00 | 分类号: | G01N2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 风洞 烧蚀透波 联合 试验装置 | ||
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涉及飞行器地面气动热试验研究领域;包括电弧加热器、喷管、透波材料、矢量分析仪、发射天线、接收天线、试验舱和真空系统;喷管的轴向一端套装在电弧加热器的外壁;喷管的轴向另一端伸入试验舱;接收天线设置在试验舱的内部;发射天线设置在沿轴向与接收天线对应放置;透波材料固定安装在接收天线的接收端口处;矢量分析仪设置在试验舱的外部且输出端与发射天线连通;矢量分析仪的输入端与接收天线连通;真空系统实现对试验舱进行抽真空处理;本实用新型利用微波测量系统实现对于飞行器再入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条件下透波材料微波传输性能的研究,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下的微波传输方面研究方面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地面气动热试验研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型号采用微波导航和通信,以及采用雷达成像进行弹头的末制导,其天线窗和天线罩都面临着气动加热下的透波问题,如用卫星定位作为导航系统的飞行器的GPS天线和遥测天线的天线窗、带有末制导雷达的导弹头部天线罩、反辐射弹和干扰弹的天线罩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气动加热,对天线罩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使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降低,热结构膨胀,产生附加热应力,并且由于温度升高,介质材料的和变大,导致电气性能变坏,另一方面使弹头周围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当微波穿过时幅度及相位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方向图形状、副瓣大小、增益高低的变化,并影响到天线的指向误差,不利于精确定位和跟踪、瞄准目标。当等离子体达到足够的浓度时,将会使微波能量的大部分被吸收或反射而使传输中止,引起“通讯中断”或达到“隐身”目的。因此在型号研制过程中,进行综合考察天线罩材料气动加热条件下的烧蚀性能、透波性能的动态微波传输地面模拟试验研究非常关键,研制气动热条件下烧蚀和微波传输的联合试验装置十分必要;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技术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利用微波测量系统实现对于飞行器再入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条件下透波材料微波传输性能的研究,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下的微波传输方面研究方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弧加热器、喷管、透波材料、矢量分析仪、发射天线、接收天线、试验舱和真空系统;其中,电弧加热器轴向水平放置,喷管的轴向一端套装在电弧加热器的外壁;喷管的轴向另一端伸入试验舱;接收天线设置在试验舱的内部,且位于喷管伸入试验舱的端口处;发射天线设置在试验舱的内部,且沿轴向与接收天线对应放置;透波材料固定安装在接收天线的接收端口处;矢量分析仪设置在试验舱的外部;且矢量分析仪的输出端与发射天线连通;矢量分析仪的输入端与接收天线连通;真空系统实现对试验舱进行抽真空处理。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的联合试验装置还包括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设置在试验舱的外部,且红外热像仪与透波材料对应设置,实现对透波材料表面温度的实时测量。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电弧加热器采用交流低焓电弧加热器或分段中焓电弧加热器或叠片高焓电弧加热器中的一种。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为矩形超声速喷管。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外部透波材料的一端与喷管的出口处接触,且外部透波材料与喷管出口内壁的夹角为0°-15°。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矢量分析仪的频率范围为300kHz-20GHz。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发射天线为Ku波段喇叭天线,频率范围12-18GHz。
在上述的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所述红外热像仪为中波红外热像仪,测温范围为-10℃-2000℃,最高响应频率80Hz,波长范围为3.7-4.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2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英语教学用自动划线器
- 下一篇:一种中置备胎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