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电增雨防雹火箭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3843.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林;姚金华;金卫平;袁有根;张龙龙;顿亚军;陈逢春;薛国华;景晓磊;田进;王华武;刘晓勇;李代茹;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3/18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338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电 增雨防雹 火箭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电增雨防雹火箭弹,包括弹头、焰剂点火具、自毁点火具、发动机点火具、发动机装药、尾翼、总点火脚线,其特征在于,焰剂点火具、自毁点火具、发动机点火具的点火脚线包括初级脚线和次级脚线,初级脚线与次级脚线之间设有磁环,初级脚线与次级脚线均缠绕在磁环上,且次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多于初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次级脚线的一端与点火具本体连接;总点火脚线与三种点火具之间通过串联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全性好,抗杂散电流,且成品率高。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增雨防雹火箭弹,特别是一种磁电增雨防雹火箭弹。
背景技术:现有火箭弹参见附图1、2、3,它主要由弹头1、焰剂点火具2、自毁点火具3、发动机点火具4、发动机装药5、尾翼6、总点火脚线7组成。焰剂点火具2主要由点火脚线21和点火具本体22组成。自毁点火具3结构与焰剂点火具2结构相同,图中未列出。发动机点火具4由点火脚线41、管壳42、药头43、点火药44、底座45组成。该火箭弹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1、安全性差,主要表现在安全电流低,抗杂散电流性差,在使用、生产、装配或测试过程中,容易因静电等诱发意外发火,特别是国内增雨防雹作业集中区都在北方,而北方地区气候普遍干燥,易产生人体静电,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来说是一极大的威胁,另外,在火箭弹丢失的情况下,不需要专用起爆器和专业知识,只要拥有,即可即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火箭弹内三种点火具中的药头中的桥丝是与点火脚线直接连接,静电可直接通过脚线作用到点火头引起发火;而且桥丝也很细只有Φ0.018mm,只需一个较小的发火电流75mA以上的情况下,即有可能导致桥丝熔断而引起发火。2、成品率较低,这主要在于,发动机点火具4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药头43是设计在管壳42内靠顶部处,在装配时,因看不见药头43在管壳42内的具体位置,所以,经常出现因拉得过度而将药头42拉脱的情况出现,产生废品,使得成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火箭弹在使用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磁电增雨防雹火箭弹,它具有安全系数高、设计合理、废品率低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一种磁电增雨防雹火箭弹,包括弹头、焰剂点火具、自毁点火具、发动机点火具、发动机装药、尾翼、总点火脚线,其特征在于,焰剂点火具、自毁点火具、发动机点火具的点火脚线包括初级脚线和次级脚线,初级脚线与次级脚线之间设有磁环,初级脚线与次级脚线均缠绕在磁环上,且次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多于初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次级脚线的一端与点火具本体连接;总点火脚线与三种点火具之间通过串联电路连接。
具体的,次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为2匝,初级脚线在磁环上缠绕的匝数为1匝。
为提高发动机点火具的成品率,发动机点火具中的磁环设在管壳内靠顶部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1、安全性好,抗杂散电流,这在于本装置设置了初级脚线与次级脚线通过磁环隔离的点火结构,这能有效防止外界低频电流和静电所导致的误发火,因为低频电流和静电通过初级脚线传输到磁环而不直接作用到药头,磁环起到了较好的隔离低频电流和静电作用,避免了药头直接发火引发事故。2、成品率高,这在于发动机点火具中的磁环设在管壳内靠底部处,装配时,若作业人员拉扯线用力过度,对药头也没任何影响,因为磁环设在管壳内靠顶部处,磁环会紧紧抵靠在管壳内顶部,从而保护了药头不受损,从而可消除药头拉脱的情况出现,极大的提高产品合格率。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增雨防雹火箭弹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附图2为现有增雨防雹火箭弹中发动机点火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增雨防雹火箭弹中两个焰剂点火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点火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3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