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水箱供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5042.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迈汽车防护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80/00 | 分类号: | F24S80/00;F24S40/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兵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箱 供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水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水箱供水系统,包括外箱、支腿、压块、连接块、第一内箱、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管、限位块、挡块、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管、连通阀、第二内箱、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管、支撑块、承接块、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出水管,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箱体、滑板、弹性块、固定柱、连接柱、限位杆、旋转基座、旋转板、支撑杆、导柱和按钮。该双水箱供水系统,通过设置的按钮,从而使导柱向左移动,从而使滑板向右移动,进而使固定柱向右移动,从而使固定柱与连接柱分离,进而使连接柱与连接块分离,从而使外箱的顶盖打开,进而将两个内箱取出,从而方便了双水箱供给系统的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水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水箱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双水箱供水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能实现用水恒温恒压,并且满足秒出热水的需求,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双水箱供水系统是在原有集中式供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集热水箱来实现水箱与太阳能的集热循环;采用恒温水箱来实现水箱与各用水点的用水循环,恒温水箱设定一定的温度值,用户的洗浴热水也就会保证是同样的水温,避免工厂使用时水冷热不均,但是,这种双水箱长时间使用时,水锈比较多,由于结构的原因不便于清理,为此,我们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双水箱供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水箱供水系统,具备便于清理等优点,解决了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清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水箱供水系统,包括外箱、支腿、压块、连接块、第一内箱、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管、限位块、挡块、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管、连通阀、第二内箱、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管、支撑块、承接块、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出水管,所述外箱底部与支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箱顶盖与外箱侧板活动铰接,所述外箱内壁底部与挡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块顶部与限位块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右侧与第一内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箱左侧与第一进水口右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左端与第一进水管右端活动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左端贯穿外箱左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内箱底部与第一出水口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底部贯穿外箱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出水口底部与第一出水管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内箱右侧与连通阀左端固定连通,所述连通阀右端与第二内箱左侧固定连通。
所述第二内箱右侧与支撑块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底部与承接块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块底部与外箱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箱右侧与第二进水口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右端与第二进水管右端活动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右端贯穿外箱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内箱底部与第二出水口顶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底部贯穿外箱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出水口底部与第二出水管顶部固定连通,所述外箱右侧与压块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压块底部与连接块顶部活动插接。
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箱体、滑板、弹性块、固定柱、连接柱、限位杆、旋转基座、旋转板、支撑杆、导柱和按钮,所述连接箱体内壁顶部与滑板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滑板右侧与弹性块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块右侧与连接箱体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左侧与固定柱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左端贯穿连接箱体左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固定柱左侧与连接柱右侧活动插接,所述连接柱顶部贯穿连接块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连接柱顶部与压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底部贯穿限位杆并延伸至其下部,所述限位杆中轴开设的有轨槽,所述限位杆中轴开设的轨槽与滑板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右侧与连接箱体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底部与旋转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基座底部与旋转板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左侧与支撑杆右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左端与连接箱体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右侧与导柱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关于第一内箱中轴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迈汽车防护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迈汽车防护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5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