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5988.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荣培晶;赵斌;李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智兴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5 | 代理人: | 韩龙;刘宝山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神经 刺激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其中,包括电极盖、电极托和电极,电极容置在电极托内,电极盖和电极托相互扣接在承载组件的两侧,以使电极固定在承载组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灵活,可将电极固定在任意位置进行电刺激治疗,同时,在需要电刺激头部的穴位时,电极可穿过头发进行电刺激,治疗效果好,且不会损伤头皮,减轻患者的疼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
背景技术
针刺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自古便用于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治疗。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MDD的综述和Meta分析均表明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疗法。神经调控疗法是近年来神经科学发展所催生的一种全新的非药物治疗策略,目前归属其范畴的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stimulation,VNS)和三叉神经刺激(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TNS)疗法已被用于治疗MDD的研究。在国内,目前针刺抗抑郁多选用头穴和耳穴。百会、印堂作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抑郁症》所推荐的抗抑郁治疗两大主穴,大量临床试验已表明,电刺激此二穴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现有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所用电极多采用贴片式,贴片式电极在面对有头发的患者时,由于电极无法与头皮直接接触,治疗效果差。同时,现有的电极多采用固定式安装,电极位置调节不灵活,由于人的体型差异,电极不能对准穴位,治疗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具有调节灵活,适用范围广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其中,包括电极盖、电极托和电极,电极容置在电极托内,电极盖和电极托相互扣接在承载组件的两侧,以使电极固定在承载组件上。
进一步,电极盖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自电极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电极托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自电极托的顶面向上延伸,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扣接,电极盖与电极托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承载组件的间隙。
进一步,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盲孔,第二连接部可插入第一连接部的盲孔中,以实现扣接。
进一步,第一连接部的盲孔内壁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上环形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相卡接。
进一步,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电极容纳腔,电极容置在电极容纳腔中。
进一步,电极容纳腔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处,电极容纳腔的侧壁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开口设置在电极托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面。
进一步,电极包括固定部和刺激部,固定部与刺激部相连,固定部设置在电极容纳腔中,刺激部自固定部的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凸起,刺激部设置在电极托外。
进一步,电极的固定部与导线相连,导线远离电极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
进一步,电极盖的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以方便导线伸出。
进一步,电极采用导电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灵活,可将电极固定在任意位置进行电刺激治疗,同时,在需要电刺激头部的穴位时,电极头可穿过头发进行电刺激,治疗效果好,且不会损伤头皮,减轻患者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电极的电极盖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5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粘料回程的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传送设备及其烹饪传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