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8263.3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雪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125200 辽宁省葫芦岛***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体 柴排抛石 结构 护岸 基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包括护岸本体,所述护岸本体的侧壁设置有柴排,所述柴排与护岸本体卡接,所述柴排的横排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部设置有软体,所述固定装置对软体夹持固定,所述柴排与软体卡接,所述固定装置的顶部位于柴排与护岸本体的间隙设置有抛石,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夹持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岸技术领域。该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达到了将柴排、软体、抛石进行结合,利用各自的特性,提高护岸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水土流失,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岸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
背景技术
护岸是在原有的海岸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作用,维持岸线稳定。软体护岸,是近几年探索应用的一种新型护岸技术,由水下复合土工织物加筋充砂框格软体排和水上岸肩锚固系统组成,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复合土工织物加筋充砂框格软体排护岸优势明显:保土效果好;整体性好,排水效果好,有利于岸坡稳定,适应岸坡地形变化能力强。柴排是传统的护岸型式,造价低,可就近取材,各地都有许多经验。但因施工技术复杂,护脚工程中已较少使用。特别因其与老的护脚工程不宜均匀连接以保护坡脚和床面,故一般不用于加固。抛石笼护岸。预先以编织、扎绳索成的铅丝网、钢筋网,在现场充填石块料后抛投入水。体积可达1.0~2.5m,具体大小由现场抛投手段和能力而定。抛笼完成后,要全面进行一次水下探测,将笼与笼接头不严处用大块石抛填补齐。现有的护岸,通常采用软体、柴排、抛石三种相结合,利用三者各自的特性,提高护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快速的将三者联系起来,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护岸,通常采用软体、柴排、抛石三种相结合,利用三者各自的特性,提高护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快速的将三者联系起来,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它可以实现将软体、柴排、抛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护岸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水土流失,满足使用需求。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体柴排抛石结构护岸基础,包括护岸本体,所述护岸本体的侧壁设置有柴排,所述柴排与护岸本体卡接,所述柴排的横排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部设置有软体,所述固定装置对软体夹持固定,所述柴排与软体卡接,所述固定装置的顶部位于柴排与护岸本体的间隙设置有抛石。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夹持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固定连接有钢缆,所述夹持装置、支撑杆、挤压装置的内部均设置有导轮,所述钢缆与导轮滑动连接,所述挤压装置通过钢缆与夹持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底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与滑动杆套接,所述夹持板通过支撑弹簧与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钢缆固定块,所述夹持板通过钢缆固定块与钢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位于底框外部的一端与软体的侧壁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板通过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所述缓冲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挤压底板,所述挤压底板的顶部与钢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底板的底部与软体的顶部相对应。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雪,未经程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8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