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剂分配器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8460.5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曹自海;邱万超;吴启泉;刘正华;李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分配器 动力电池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该制冷剂分配器包括本体及贯通所述本体的制冷剂分配通道,所述制冷剂分配通道包括入口段及具有相等截面面积的多个出口段,所述入口段的入口露出所述本体以形成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入口段的出口与多个所述出口段的入口交汇,所述出口段的出口露出所述本体以形成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出口,所述出口段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偏离所述入口段的轴线,多个所述出口段的轴线围绕所述入口段的轴线一圈布置,多个所述出口段的轴线与所述入口段的轴线的夹角相同。该制冷剂分配器将制冷剂均匀分配给电池蒸发器中的不同流道,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均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造成电池温度上升,温度上升会影响电池的寿命以及驾驶性能,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
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按传热介质一般可分为空气冷却、液体冷却和相变介质冷却。空气冷却换热效率低,当电池发热量大时,无法满足冷却要求,因此目前行业内大都采用液冷的方法。液冷系统的原理是,空调系统的制冷剂(通常是R134a)与冷却液(通常是乙二醇水溶液)流入一个板式换热器,通过该板式换热器,冷却液被冷却至目标温度,然后冷却液流入电池组箱,对电池进行冷却。液冷系统虽广泛使用,但系统比较复杂,部件较多,成本较高。
现有的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电池通过放置在蒸发管上进行冷却,蒸发管前后通过分液箱和集液箱相连。但其蒸发管是均匀布置,且分液箱并无特别的结构设计,会导致制冷剂在蒸发管内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电池温差过大。
现有的一种液体冷却系统,采用的分液头为PVC软管,仍然存在制冷剂在管内分布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制冷剂在管内分配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包括本体及贯通所述本体的制冷剂分配通道,所述制冷剂分配通道包括入口段及具有相等截面面积的多个出口段,所述入口段的入口露出所述本体以形成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入口段的出口与多个所述出口段的入口交汇,所述出口段的出口露出所述本体以形成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出口,所述出口段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偏离所述入口段的轴线,多个所述出口段的轴线围绕所述入口段的轴线布置,多个所述出口段的轴线与所述入口段的轴线的夹角相同。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口段的轴线在以所述入口段的轴线为中心轴的圆周上等间隔排布。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口段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多个所述出口段的内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入口段包括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依次相接的入口段第一区段、入口段第二区段及入口段第三区段,所述入口段第一区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入口段第三区段的内径,所述入口段第三区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入口段第二区段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出口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入口段第一区段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出口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入口段第三区段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分配器,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入口流入,经过入口段后并行流入具有相等截面面积的多个出口段,出口段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偏离入口段的轴线,多个出口段的轴线围绕入口段的轴线一圈布置,多个出口段的轴线与入口段的轴线的夹角相同。这样,入口段到出口段实现了制冷剂的多路均匀分配,由于每个出口段的出口(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电池蒸发器中的对应流道,因而,该制冷剂分配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分配给电池蒸发器中的不同流道,实现动力电池均匀冷却,能够有效保证动力电池的均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8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铝型材修边装置
- 下一篇:多通道换热器及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