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调节下料量的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8466.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9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亮;马雷;魏文荣;朱华;张春霞;吕泽文;薛维杰;王博;盛开;苏辰;张岩;卢俊潇;杨晓光;周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料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下料量的下料装置,该装置安装在预制板生产线的模具输送轨道的上方,包括机架及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料仓、料斗、荷重装置、回转下料阀和控制器,荷重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料仓、料斗和回转下料阀及内置的料浆重量均施加在荷重装置的负载端,荷重装置的数据接口电连接至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控制器获取荷重装置在线监测一个下料周期内的下料量,在线调节回转下料阀的叶轮转速,实现自动调节下料量的目的;在线滑动滤波器能够消除现场机械振动干扰以及脉冲干扰,提高下料量检测的精度,满足在线监测实时性要求;该装置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下料量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板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通常采用平模成型的预制板生产系统进行生产,该预制板生产系统通常包括模具输送系统、布料系统和网格布铺设系统,其中,布料系统中设置有下料装置,下料装置是关键部件之一,用于控制料浆按照预定量进入成型模具中。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预制板的厚度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精确控制料浆单位时间内进入成型模具的下料量以得到不同的料层厚度,目前通用做法是通过手工调节下料阀的开度来调节下料量,精确度差,且费时费力,不能实现在线操作。
现有的下料装置通常采用下料阀来控制下料量,下料阀通常有翻板下料阀和回转下料阀两种,翻板下料阀的下料量除了与进料口大小有关,还与料仓、料斗内的料浆自身重量有关,易出现一个排料周期内下料量不均匀,从而造成预制板厚度不均,尤其是对于凝胶材料这种流动性很强的材料,流量控制不佳,下料精确度差;由于回转下料阀是靠叶轮回转实现定容给料,其对物料的流量控制好于翻板阀,但现有的回转下料阀中,叶轮通常由金属制成,为了不影响叶轮转动,避免叶轮与阀体内壁摩擦,叶轮与阀体之间留有较小的缝隙。上述结构造成叶轮密封性差,料浆易从缝隙中泄漏,影响下料精度;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细小的砂石容易卡在叶轮与阀体的缝隙里,造成回转下料阀摩擦增大,叶轮易损坏,甚至无法运转,影响生产连续性。
另外,对于流动性较差、粘聚性较高的胶凝材料,料斗中的料浆容易挂壁,可能产生下料不畅的问题。
因此,如何使预制板下料装置的下料量更精确、顺畅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高效、省时省力且能够自动调节下料量的下料装置,尤其适用于流动性差、黏度较高的凝胶料浆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自动调节下料量的下料装置,安装在预制板生产线的模具输送轨道的上方,包括机架(07)及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料仓(02)、料斗(03)、回转下料阀(01)、还包括荷重装置(05)和控制器(08),荷重装置(05)安装在机架(07)上,料仓(02)、料斗(03)和回转下料阀(01)及内置的料浆重量均施加在荷重装置(05) 的负载端,荷重装置(05)的数据接口电连接至控制器(08)。
上述下料装置中,所述荷重装置(05)包括称重传感器(051)、信号调理电路 (052)和信号处理单元(053),称重传感器(051)位于荷重装置(05)的负载端,将所承受的重量产生的压力转换为电信号;信号调理电路(052)包括放大滤波电路,用于对称重传感器(051)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处理单元(053) 包括A/D转换器和处理器,A/D转换器将信号调理电路(05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器将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并传输至控制器(08)。
上述下料装置中,所述称重传感器(051)为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片和检测电路,料斗(03)上端外侧壁设有的支腿(031)支撑在称重传感器(051)的弹性体上,电阻应变片的阻值随附着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片的形变发生变化,检测电路将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8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五金嵌件的塑料壳体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自动改善车内空气的车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