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压疮的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2847.8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8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林;钱小洁;肖建如;魏海峰;万昌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9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车超平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压疮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压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由膨胀材料制成,所述缓冲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内;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连接。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多个体积不同的缓冲部件,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下颌以及足跟部、踝关节或肘关节的形状,缓冲部件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形状的变化,避免患者下颌以及足跟部、踝关节或肘关节处出现压疮;通过调节部件的长度的变化,使得主体较紧密地贴合患者的下颌以及足跟部、踝关节或肘关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疮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颈椎及上胸椎后路手术中,患者往往需要持续数小时俯卧在手术台上,需要使用头面部支撑装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支撑,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呼吸顺畅。
现有手术中常用的头面部支撑装置为固定支架或面罩。其中,固定支架通过杆支撑患者颧骨或者患者额骨来固定患者头部,从而使患者面部保持中空进行正常呼吸。面罩覆盖在患者的面部以抬起患者的面部。
然而这两种头部支撑装置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支架,其使得患者头部及颈椎下方无支撑力,使得患者头部呈悬空状态,增加了患者头面部所受压力,且由于是两点或三点支撑,长时间手术后,支撑点会呈现红肿等现象,使患者术后不适。如面罩,由于面罩覆盖整个面部,会使面部出现气流不通畅,导致瘙痒、过敏等症状。此外,面罩由于形状固定,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需要在面罩和面部之间填充一定的柔软材料。
另外,对于一些长期卧床,尤其瘫痪的患者来说,足跟部、踝关节、肘关节等因无法移动,常常出现压疮。常用的方法是在相对应的部位放置一些柔软材料,如棉布等。但是这种材料没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长时间使用,仍然会出现压疮。
因此,亟需一种对患者下颌以及四肢关节进行有效防护,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避免出现压疮的缓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压疮的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压疮的缓冲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侧的中部,所述第二放置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侧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腔的两侧;
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由膨胀材料制成,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开口和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件的内部,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件的一侧,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缓冲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内;
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置腔为复数个,复数个所述第一放置腔规律性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置腔为复数个,复数个所述第二放置腔对称地或非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置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放置腔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
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设置有子母贴。
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设置有子母贴。
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征医院,未经上海长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2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压机上冷却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除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