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6022.3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8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乔楠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肌瘤 碎瘤器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包括穿入腹腔中的穿刺器、碎瘤电刀,所述穿刺器中具有容纳碎瘤电刀的通孔,碎瘤电刀为中空结构,碎瘤电刀内穿设有用于夹紧肿瘤的碎瘤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瘤电刀的刀头部设有沿其圆周表面用于对肿瘤外表面进行旋转切屑成条状的刀片,结构简单,便于医务人员使用,操作方便,通过刀片将肿瘤切削呈条状,通过碎瘤钳由腹腔镜孔洞取出,可以避免瘤屑的残留,不会造成肿瘤的播散和种植转移,使得肿瘤能完整被取出,减少医源性转移现象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各类肿瘤切除的主流手术路径,包括各类实体瘤。现有技术实体瘤在腹腔镜下直接粉碎后经由腹腔镜孔洞取出不可避免会造成瘤屑的残留,可能会造成肿瘤的播散和种植转移,那么对于初步怀疑恶性或性质不明的实体瘤,腹腔镜下切除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通过碎瘤器取出肌瘤或子宫的过程中,组织的碎片有可能因此转移,也就是医源性转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刀片将肿瘤切削呈条状,通过碎瘤钳由腹腔镜孔洞取出,可以避免瘤屑的残留,不会造成肿瘤的播散和种植转移的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包括穿入腹腔中的穿刺器、碎瘤电刀,所述穿刺器中具有容纳碎瘤电刀的通孔,碎瘤电刀为中空结构,碎瘤电刀内穿设有用于夹紧肿瘤的碎瘤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瘤电刀的刀头部设有沿其圆周表面用于对肿瘤外表面进行旋转切屑成条状的刀片。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碎瘤电刀与刀片之间的强度,提高强度,所述的碎瘤电刀与刀片为一体成型结构,同时也为了减少肿瘤切削时间,提高切削效率,刀片的刀刃长度为0.1~0.8mm,优选刀刃长度为0.5mm,刀片弧长占碎瘤电刀刀头部圆周长度的5%~15%,优选刀片弧长占碎瘤电刀刀头部圆周长度的10%。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碎瘤电刀,提高碎瘤效率,减少病人手术时间,所述的刀片的两端均有能对肿瘤进行正反向切屑的刀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医务人员使用,操作方便,通过刀片将肿瘤切削呈条状,通过碎瘤钳由腹腔镜孔洞取出,可以避免瘤屑的残留,不会造成肿瘤的播散和种植转移,使得肿瘤能完整被取出,减少医源性转移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穿刺器,2.碎瘤电刀,3.通孔,4.碎瘤钳,5.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腹腔镜肌瘤碎瘤器辅助装置,包括穿入腹腔中的穿刺器1、碎瘤电刀2,所述穿刺器1中具有容纳碎瘤电刀2的通孔3,碎瘤电刀2为中空结构,碎瘤电刀2内穿设有用于夹紧肿瘤的碎瘤钳4,碎瘤电刀2的刀头部设有沿其圆周表面用于对肿瘤外表面进行旋转切屑成条状的刀片5。
碎瘤电刀2与刀片5为一体成型结构,刀片5的刀刃长度为0.1~0.8mm,刀片5弧长占碎瘤电刀2刀头部圆周长度的5%~15%。
刀片5的两端均有能对肿瘤进行正反向切屑的刀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6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稳定的备份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精冲制动钢背研发用防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