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用防水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6786.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2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辰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34;B32B27/02;B32B7/12;B32B27/06;B32B3/24;B32B3/08;B32B9/00;B32B9/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用 防水 面料 | ||
一种耐用防水面料,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第二防水透气膜和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设置在第一防水透气膜与第二防水透气膜之间,并与二者通过黏合材料进行粘接,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填充有用于吸收水分的海绵,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二防水透气膜具有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的特性,二者之间设置的热塑性聚氨酯层拥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而且是种成熟的环保材料,并在热塑性聚氨酯层上开设通孔填充海绵,这样可以使整个防水层在拥有非常可靠的防水性能的同时兼具耐用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用防水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面料的各种功能需要越来越高,传统的防水面料只是薄薄的一层,一旦出现破损就会失去防水作用,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如何使防水面料的耐用性提高就变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耐用防水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面料耐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用防水面料,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第二防水透气膜和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设置在第一防水透气膜与第二防水透气膜之间,并与二者通过黏合材料进行粘接,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层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填充有用于吸收水分的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二防水透气膜均为PTFE服装膜,PTFE服装膜是以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双向拉伸而成的微孔薄膜,具有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的特性,二者之间设置的热塑性聚氨酯层拥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而且是种成熟的环保材料,并在热塑性聚氨酯层上开设通孔填充海绵,这样可以使整个防水层在拥有非常可靠的防水性能的同时兼具耐用性和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本实用新型耐磨程度的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由聚酰胺纤维纺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聚酰胺纤维纺织而成的耐磨层,可以防止防水层直接受到磨损,最大程度的提高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在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后依然可以保证优秀的防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导水且均匀分布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在耐磨层上由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的作用在于,当有水分打到耐磨层上时,水分会沿着导水槽的侧壁快速的向导水槽中汇聚,进而可以更快速的排走水分,使本实用新型不会有水分停留,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速干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块,所述耐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插入凸块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与耐磨层的连接是通过将凸块嵌入凹槽中,并在连接面之间使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进行贴合的,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承受较大的拉力时依然可以保证稳定性,不会出现连接方式被破坏导致耐磨层脱落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层的下表面设置有抗菌透气层,所述抗菌透气层由抗菌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纺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抗菌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纺织而成的抗菌透气层,优点在于抗菌纤维能够抵抗细菌在衣物上的附着,加上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以及独特的纤维结构,使得整个抗菌透气层具有抗菌杀菌和吸湿透气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抗菌透气层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辰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辰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6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