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电池加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7782.6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巍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71;H01M10/655;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11400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彬彬;张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湾宏照***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H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膜 绝缘膜 纳米碳 本实用新型 封闭空间 导电条 加热膜 电动汽车电池 发热量 使用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 漏电 蜂巢结构 外接电源 狭小空间 短路 减小 弯折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加热膜,包括:至少一层导电膜;置于所述导电膜两侧的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封闭空间将导电膜包裹在内;用于将导电膜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设有两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导电膜上。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膜方便弯折,适用于狭小空间内使用,而且纳米碳浆成蜂巢结构,能够减小纳米碳浆的横截面积,增大纳米碳浆结构的阻值,增加发热量;将导电膜包裹在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能够很好的保护导电膜不受刮损,同时也避免出现短路或漏电,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加热膜。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在遇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无法处于最佳的反应环境温度,导致工作效率低,所以需要在电池内部加装辅助加热系统,保证在外界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电池的自身温度可以达到正常充放电的水平。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碳纤维加热板或合金丝给电池系统辅热,但是碳纤维加热板和合金丝均存在升温速度慢、且外表面温度不均匀的缺陷,加热方法是通过电池模组的箱体间接导热,加热能量损耗比较高;另外,碳纤维加热板的厚度较大,且不能弯折,不适用于狭小空间,材料耗费多,重量大,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温速度快、外表面温度均匀、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电动汽车电池加热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纤维加热板和合金丝存在升温速度慢、外表面温度不均匀等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加热膜,包括:
至少一层导电膜,导电膜为纳米碳浆层,呈蜂巢结构;
置于导电膜两侧的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封闭空间将导电膜包裹在内;
用于将导电膜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导电条,导电条设有两条,间隔地设置于导电膜上;其中,外接电源一般为直流电压,约40-200V。
由此,导电膜采用纳米碳浆,每片导电膜的厚度为12-15μm,方便弯折,适用于狭小空间内使用,而且采用纳米碳浆达到升温速度快和外表面温度均匀的效果,而且纳米碳浆成蜂巢结构,能够减小纳米碳浆的横截面积,增大纳米碳浆结构的阻值,增加发热量;将导电膜包裹在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能够很好的保护导电膜不受刮损,同时也避免出现短路或漏电,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膜为两层及以上时,每两层相邻导电膜之间设有第三绝缘膜,第三绝缘膜设有两个间隔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将相邻导电膜导通的导电胶。由此,第三绝缘膜不仅可以防止出现短路,而且还相当于基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在第三绝缘膜两面分别涂有导电膜(即两层导电膜);两层导电膜能够增加导热面积,有利于快速升温;同时在第三绝缘膜的通孔处设有导电胶,利于两层相邻导电膜之间的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条可以为铜条、铝条、铜镍合金或钨镍合金。由此,导电条连接导电膜及外接电源,作为导电膜通电的导线,便于导电膜与外接电源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和第三绝缘膜均为聚酰亚胺膜。由此,保证加热膜整体的柔软性和导热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膜上还设有导热双面胶。由此,导热双面胶一面与第一绝缘膜粘接,另一面与电池芯或电池模组粘接,使得整个加热膜与汽车电池装置粘接固定;同时,将导电膜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芯或电池模组,增加导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膜上还设有保温层。由此,对加热膜起保温作用,以保证导电膜的发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巍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未经龙巍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7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保温功能的电池保温装置
- 下一篇:电池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