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灭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8236.4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4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彭乃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甲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6;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田心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灭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灭蚊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侧及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侧相通,所述壳体的侧壁放置有诱饵,所述壳体的下侧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内的两侧于诱饵的上侧均设置有电网,两所述电网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壳体内的诱饵将蚊虫吸引过来,当蚊虫飞至壳体的上侧及风机的上侧,风机产生足够大的吸附力,从而将蚊虫吸附至电网上,电网上的蚊虫通过间隙清理至壳体的下侧,并被飞机吸附出去。通过此种方式,不用向粘蚊贴那样,反复更换,可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蚊虫捕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蚊子容易传播病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人们深恶痛绝,并想出各种方法来消灭蚊子。
现有技术中,人们常常通过粘蚊贴,将蚊虫吸引至粘蚊贴上,将蚊虫粘贴至粘蚊贴上。然而通过粘蚊贴不能重复使用,粘蚊贴每使用一次,用户需要不断重新更换新的粘蚊贴。因此,现设计一款能够重复利用的蚊虫自动捕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灭蚊装置,其优势在于,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灭蚊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侧及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侧相通,所述壳体的侧壁放置有诱饵,所述壳体的下侧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内的两侧于诱饵的上侧均设置有电网,两所述电网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壳体内的诱饵将蚊虫吸引过来,当蚊虫飞至壳体的上侧及风机的上侧,风机产生足够大的吸附力,从而将蚊虫吸附至电网上,电网上的蚊虫通过间隙清理至壳体的下侧,并被飞机吸附出去。通过此种方式,不用向粘蚊贴那样,反复更换,可重复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遮挡壳体上侧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若干个供蚊虫飞过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防护罩的设置,将电网照在壳体内,防止用户不小心碰到电网,同时防止外界的一些物质掉入壳体内。同时,通过通道的设置,风机仍可以通过通道将蚊虫吸附进壳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对蚊虫进行收纳的底盖,所述底盖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底盖的设置,风机将蚊虫吸附至底盖上的凹槽内,方便蚊虫的清理、通过通风孔的设置,使风机能够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通风孔设置于底盖的侧壁,吸附至底盖上的蚊虫不易穿过通风孔。
作为优选,两所述电网倾斜设置,两所述电网的上侧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电网倾斜设置,吸附至电网上的蚊虫容易沿电网的方向稳定向间隙处滑动,且滑至间隙处的蚊虫通过风机的吸附,吸附至底盖上的凹槽内,方便用户对电网的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电网的一侧固定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穿过所述壳体侧壁的滑槽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橡胶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电网上的蚊虫较多时,一般需要打开防护罩,进行电网的清理。此方案,用户可通过摇动橡胶片,橡胶片也发生晃动,从而蚊虫抖落下来。通过弹簧二的设置,电网晃动完成后,仍恢复原位置,同时弹簧二具有提高电网晃动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外壁于开口的一侧铰接有转动门,所述转动门可旋转至所述开口内,所述转动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诱饵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放置诱饵或更换诱饵时,工作人员可旋转转动门,将诱饵放置于转动门内侧的容纳槽内。诱饵放置完成后,在将转动门旋转至开口处,此时诱饵位于壳体内。通过以上方式,方便诱饵的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甲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甲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8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捕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