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凹槽后注浆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0215.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1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纪智超;钟静;陈继彬;邱月;李可一;王岩;兰丁柯;潘星名;罗益斌;康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槽 后注浆管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凹槽后注浆管桩,包括桩体、注浆管,所述桩体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沿桩体轴向方向通长设置的凹槽,所述注浆管贯穿所述桩体。该凹槽增加管桩表面积,减少沉桩过程的桩侧阻力,减少改进管桩性状的成型模具费用,沉桩后采用注浆工艺对带有凹槽的管桩外表面及周边土体形成的空隙进行全长填充,增强了桩侧摩擦阻力,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节约了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凹槽后注浆管桩。
背景技术
桩基作为建筑物基础形式中采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具有承载力高、施工简单、较为经济等特点。目前国内采用预应力管桩用于抗拔桩的工程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常用的预应力管桩通常是等截面或等直径,且管桩的外表面绝大部分因采用离心成形工艺而显得十分光滑,导致管桩与桩周土之间摩擦效果不良,即使是竹节桩,也因竹节部位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使大部分桩侧面与桩周土不能密切接触,从而损失了桩周侧摩擦阻力的发挥,因此,目前的预应力管桩存在以下问题:一则不利于管桩的整体性;二则不利于桩周土侧摩擦阻力发挥,尤其对摩擦型、端承摩擦型管桩,不符合荷载传递规律(上大下小),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三则待管桩沉桩后不宜采取技术措施填充管桩与桩周土之间的空隙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土层的侧摩擦阻力,从而降低基桩承载力,甚至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凹槽后注浆管桩,该管桩增加管桩表面积,减少沉桩过程的桩侧阻力,减少改装模具的费用,沉桩后采用注浆工艺对管桩周围与土地形成的空隙进行填充后,增强了桩侧摩擦阻力,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节约了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凹槽后注浆管桩,包括桩体、凹槽、注浆管,所述桩体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沿桩体轴向方向通长设置的凹槽,所述注浆管贯穿所述桩体。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桩体径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间距为所述桩体外周长的1/8~1/12。
优选的,所述凹槽宽度大于等于25mm。
优选的,所述凹槽深度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1/4的管桩壁厚。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为钢制注浆管。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的直径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管桩壁厚的1/5。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数量大于等于2。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一端的端口处设有软管。
优选的,所述钢制注浆管贯穿桩体,置于所述桩体底部的钢制注浆管端口为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与所述管桩底部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出浆口设置有木楔。
本实用新型的多凹槽后注浆管桩,通过在注浆管桩的桩体外表面设置凹槽,可以增加桩表面积,同时减少沉桩过程的桩侧阻力,并且在注浆管桩的外表面形成后续注浆浆液的通道。同时桩体外表面的凹槽通过在桩体模具上安装小型模具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因此,充分利用了模具,节约了进行大量改装模具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管桩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注浆管,3-凹槽,4-出浆口,5-软管,6-木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0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保护的超声隔离透声膜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灰岩矿山开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