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9150.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8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俊;王成;周发兵;曹丘;张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固定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钢模板与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左右钢模板设置有左右钢模板分板可相对左右钢模板主体移动以调节左右钢模板的高度;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左右钢模板上的基座,基座之间铰接螺纹管,螺纹管之间旋合可旋转管以调节左右钢模板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木方加固改设为钢模板加固,增加相交模板的固定支撑效果;增加角度调节装置,使得本钢模板固定工具具有角度调节功能,角度调节连续稳定;增设钢板分板作为固定模板的延长部,可以根据墙体高度的变化确定延长距离,从而起到高度调节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时易操作,可控性强,支撑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
背景技术
房建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在墙柱施工中,如采用木模板加固,模板的拼接和安装使用木钉,外侧竖向再加一道木方加固,这样的加固,存在拼缝不严密,加固不牢固模板易错台跑位,在浇筑混凝土中容易发生涨模漏浆等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竖向钢模板加固。现有技术中的模板加固通常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板,按相交墙体的相交角度在工作折压成型,在钢板上开设安装孔将钢板与木质的相交模板连接稳固,保证模板在浇筑中不会发生涨模或拼缝开裂的质量问题。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单一的加固钢板的高度与角度均无法调节,针对高度过高时,现有技术采用将若干加固钢板拼接,造成安装的不便及不具有连续性,安装效率低下,单一加固钢板只能适用固定高度与角度的情形,在成型使用后无法针对不同情形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可以调节钢模板之间的角度及高度,解决斜向相交墙体模板施工加固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包括左右钢模板与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左钢模板包括第一固定模板及相对第一固定模板上可上下移动并限位的左钢模板分板,所述右钢模板包括第二固定模板及相对于第二固定模板上可上下移动并限位的右钢模板分板,所述左右钢模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可相对转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模板上的第一基座,第二固定模板上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铰接一个螺纹杆,螺纹杆之间旋合安装一个带内螺纹的可旋转管;所述左右钢模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左右钢模板分板可相对于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移动,作为延长部,可根据需要调节延长部的延长长度,从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通过旋合可旋转管而使得螺纹相对于可旋转管运动,从而拉动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相对闭合或张开,从而调节安装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通过合页或枢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为中部实心上下两端中空的结构;所述左钢模板分板为两块,分别通过滑槽与安装在第一固定模板的上下两侧的中空结构中;所述右钢模板分板分为两块,分别通过滑槽安装在第二固定模板的上下两侧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与左钢模板分板和右钢模板分板之间设置限位装置,左钢模板分板与右钢模板分板相对第一和第二固定模板移动到合适的距离高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锁死限位。
作为方案选择之一,所述左钢模板分板与右钢模板分板靠近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块中部位置的一侧的板面预置有螺纹座,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的板面对应处开设有槽孔,可在高度调整完成后,将螺栓旋入螺纹座进行锁死限位。
作为方案选择之一,所述左钢模板分板与右钢模板分板靠近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块中部位置的两板侧面预置有销钉座,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的两侧面对应处开设有槽孔,可在高度调整完成后,将销钉插入到销钉座进行锁死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安装有销轴,所述螺纹杆两端设置环形连接件,环合套装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使得螺纹杆可围绕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转动。第一基座可焊接在第一固定模板和第二固定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9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