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剥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0053.X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3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美西;孔令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慧明雨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剥叶装置。包括上钳身和下钳身,上钳身和下钳身的后端活动连接;上钳身和下钳身的前部内侧形成钳口;钳口内装有上钳口内尖齿和下钳口内尖齿;上钳身和下钳身的最前端装有上钳身前端外沿齿尖和下钳身前端外沿尖齿;上钳身和下钳身的前端外侧安装有横向刀和纵向刀。操作剥叶时,一只手握着植物茎秆保持固定,另一只手握住上钳身和下钳身,将钳口夹住茎秆上叶鞘的基部,适当用力将钳口内的尖齿卡进叶鞘内,旋转装置,就实现了叶基部和茎的分离。再用横向刀或纵向刀沿着和茎秆长度平行的方向,划开包围茎秆的叶鞘,用装置前段的齿尖扣住叶鞘撕下,使叶完全从茎秆上剥离出来。通过本装置能省力、高效且完整的完成植物剥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植物叶从茎秆上分离的剥叶装置,属于植物研究实验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植物学和农学研究中,通常要把叶和茎分开,用于分别进行植物茎和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测定。但是,对分离茎和叶的取样手段很落后,多数情况采用手剥的方法,或用剪刀等工具将叶从茎上分离。这些方法在用于有叶鞘的叶子上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剥叶效率低,二是不能完整地剥下叶鞘。
现有技术中的植物剥叶方式以完全手工剥叶为主。因为叶鞘紧紧包围着茎,叶基部和茎紧密连接,叶鞘又以闭合方式包裹着茎,导致叶鞘分离较难。剥叶时将指甲扣进叶鞘中,再用力撕扯下来,叶鞘会完全地沿着离层分离。完全手工剥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手有一定的伤害,剥下一定数量植物叶(如3至5根玉米植株)后,手很疼,必须换人才能继续工作。而且剥离速度慢、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量的取样。
现有技术中进行植物剥叶时也常常应用剪刀这个传统方法。用剪刀夹在植物叶和茎的连接处,适当用力旋转使叶鞘和茎分离,再用剪刀尖划破叶鞘后以手工撕扯将叶剥下来。应用剪刀进行剥叶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把叶鞘完整地剥下来。因为叶和茎连接处的离层平行于茎的表面,而剪刀夹住叶鞘时刀刃垂直于茎的表面,无论用任何方法以剪刀夹住茎时,都不能沿着植物的离层将叶剥下,要么切不上,要么会留下一小段叶鞘没有剥下。离层是植物叶柄或叶鞘基部连接茎的区域能形成游离的细胞,从这个区域叶和茎能够完全分离,是植物固有的特性。另外,用剪刀仍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高效且能完整分离茎叶的植物剥叶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剥叶装置,包括上钳身1和下钳身2,所述上钳身1的后端和下钳身2的后端以可活动方式连接,使上钳身1和下钳身2能相对转动,并以适度力保持向外张开;
所述上钳身1的前部内侧设有弧形凹槽一,下钳身2的前部内侧设有弧形凹槽二,弧形凹槽一和弧形凹槽二形成嘴巴状的钳口7;
所述弧形凹槽一均匀地安装有若干个上钳口内尖齿3,所述弧形凹槽二安装有若干个下钳口内尖齿4;
所述钳口7的外沿即上钳身1的最前端和下钳身2的最前端分别装有上钳身前端外沿齿尖8和下钳身前端外沿尖齿9;
所述上钳身1的前端外侧安装有横向刀5,下钳身2的前端外侧安装有纵向刀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钳身1的后端和下钳身2的后端通过转动轴连接,并在转动轴上安装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钳身1的后端和下钳身2的后端通过弹簧片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钳身前端外沿齿尖8和下钳身前端外沿尖齿9相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钳口内尖齿3和下钳口内尖齿4为对称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横向刀5为刀身平面与上钳身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圆弧形刀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慧明雨实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慧明雨实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0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