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流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1082.8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1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成;乔伟;饶庆学;邹文;吴东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方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流单元,所述电流单元包括:比较运放电路、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差分运放电路以及电流检测单元;所述比较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运放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电流单元能够实现对电池的过流保护并解决外接信号异常所导致的电流单元失控、电池反装对电池反向充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流单元方案,是使用多个场效应管并联实现电流输出。电流单元的工作方式是通过电流信号直接导通场效应管,输出电流。该技术容错率低,需要保证每个场效应管都是完好并且没有检流功能,不能进行通道保护,输出不具有电池保护功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备电池保护功能的电流单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单元,以实现对电池的过流保护并解决外接信号异常所导致的电流单元失控、电池反装对电池反向充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流单元,所述电流单元包括:
比较运放电路、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差分运放电路以及电流检测单元;
所述比较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运放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连接。
可选的,所述比较运放电路具体包括:
第九电阻iR9、第十电阻iR10、第十一电阻iR11、第四运算放大器iU4 以及第一场效应晶体管iQ1;
所述第九电阻iR9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iU4的同相输入端及所述第十电阻i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i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iU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i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iR11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iQ1的栅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体包括:
第十二电阻iR12、第十三电阻iR13、第十四电阻iR14、第二场效应晶体管iQ2、第三场效应晶体管iQ3以及第一三极管iQ4;
所述第十二电阻iR12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iR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iR13及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i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iQ2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i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iQ1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i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iQ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i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iQ4 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iR13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i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iQ4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iR14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iR14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差分运放电路具体包括:
第十五电阻iR15、第十六电阻iR16、第十七电阻iR17、第十八电阻iR18、第十九电阻iR19、第五运算放大器iU5、电阻RL2以及熔断器FUS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方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方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1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的简易的间歇式固体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央式离合器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