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3969.0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机构,安装于保险杠靠近横梁的一侧;其包括与保险杠靠近车顶的一端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保险杠靠近车底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安装部;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开口朝向保险杠的吸能主体;吸能机构能够通过与保险杠相连构造成空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机构通过与保险杠连接后构成空腔结构,吸能机构的硬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降低,利于发挥保险杠本体的韧性,在满足低速碰撞车辆的吸能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降低碰撞过程中行人腿部接受到的撞击加速度,避免行人腿部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能够缩短保险杠与横梁之间的缓冲空间,利于降低整车前悬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驾驶操控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能机构,用于安装在汽车保险杠上。
背景技术
为提升车辆低速碰撞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多通过在车辆的前保险杆和前横梁之间安装吸能块,以降低行人与汽车前部碰撞时对行人腿部的侧向撞击力。
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吸能块为泡沫式吸能块,其多为实心结构,存在有硬度较高的特点,在与行人碰撞时会对行人腿部造成很大的伤害。为提高吸能块的吸能效果降低对行人腿部的伤害,多通过在横梁与保险杠之间预留出较大的缓冲空间以满足对行人腿部的保护需求,但是该结构设计导致整车前悬距离长,影响驾驶操控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地是提供一种吸能机构,能够降低吸能机构的硬度,发挥保险杠的韧性,提高对行人腿部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机构,安装于保险杠靠近横梁的一侧;包括:与所述保险杠靠近车顶的一端相连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保险杠靠近车底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开口朝向所述保险杠的吸能主体;所述吸能机构能够通过与所述保险杠相连构造成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主体包括远离所述保险杠的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二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三板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保险杠的间距为6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横梁平行且与所述横梁的间距为3-10mm。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机构与保险杠构成的空腔结构为梯形体,所述第一板体构成所述梯形体的上边,所述保险杠构成所述梯形体的下边,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下边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为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保险杠一侧的弯折板体,所述弯折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板体为V字形板体。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小于所述横梁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为6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机构各个位置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机构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所述保险杠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或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机构的材质为树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机构通过与保险杠连接后构成空腔结构,吸能机构的硬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实心的泡沫吸能块明显降低,利于发挥保险杠本体的韧性,同时对保险杠与横梁之间缓冲空间的要求也同样降低。在满足低速碰撞车辆的吸能要求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吸能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碰撞过程中行人腿部接受到的撞击加速度,避免行人腿部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能够缩短保险杠与横梁之间的缓冲空间,利于降低整车前悬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驾驶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机构具有安装稳定性好、利于整车轻量化、拆装方便易于更换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3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洞塌方处理装置
- 下一篇:铝合金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