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炭的高效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4187.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7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宋玮华;徐浩然;孙若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 |
代理公司: | 37236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浩成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室 过滤机构 无机杂质 生物质 过滤孔板 支撑挡圈 限位球 过滤 本实用新型 发酵室内壁 生物质原料 有机生物质 干燥处理 高效制备 过滤处理 驱动机构 上下移动 顺次连接 炭化处理 上端 炭化 操作室 生物炭 内壁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炭的高效制备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料发酵室、干燥处理室和炭化操作室,原料发酵室的上端设有生物质过滤机构,生物质原料经过生物质过滤机构落入原料发酵室的底部,生物质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原料发酵室内壁上的支撑挡圈,以及设置在支撑挡圈上的过滤孔板,过滤孔板的边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球柄,原料发酵室的内壁上设有限制限位球柄上下移动的贯穿孔隙,原料发酵室的端口还设有用于辅助加快过滤工作的驱动机构;本方案对原料进行过滤处理,将无机杂质过滤出来,实现有机生物质和无机杂质的分离,避免无机杂质影响正常的炭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炭的高效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既可作为高品质能源、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还原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水源净化、重金属吸附和土壤改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土壤功能退化等全球关切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生物炭在制备过程中的一般步骤具体为:原料发酵、低温干燥和多次温控炭化处理,在将原料发酵时,直接将粉碎的生物原料倒入原料发酵室内,但是众所周知,用于生产生物炭的生物原料大多为麦秆、种壳、粪便、下水污泥或其他有机生活垃圾,由于这些原料中经常会掺杂其他无机杂质,必须说塑料块、石头、塑料袋等等,因为在对生物原料进行发酵时,需要先过滤杂质,避免影响生物炭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炭的高效制备装置,采用在原料发酵室的上端增加过滤预处理,并且方便将过滤的杂质进行二次清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炭的高效制备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料发酵室、干燥处理室和炭化操作室,所述原料发酵室的上端设有生物质过滤机构,所述生物质原料经过生物质过滤机构落入原料发酵室的底部,所述生物质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原料发酵室内壁上的支撑挡圈,以及设置在支撑挡圈上的过滤孔板,所述过滤孔板的边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球柄,所述原料发酵室的内壁上设有限制限位球柄上下移动的贯穿孔隙,所述原料发酵室的端口还设有用于辅助加快过滤工作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原料发酵室的端口设有十字交叉杆,所述十字交叉杆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渐扩杆,所述渐扩杆的末端安装有过滤耙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耙杆包括套设在渐扩杆上的环形圈,以及设置在环形圈侧曲面上的双面竖向板,所述双面竖向板之间的环形圈侧曲面上铰接有倾斜转杆,所述倾斜转杆的下端设有梳形齿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渐扩杆上套设有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压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孔板具体为下沉式的弧形孔板,所述过滤孔板的边缘位置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提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原料发酵室内增加过滤机构,对原料进行过滤处理,将无机杂质过滤出来,实现有机生物质和无机杂质的分离,方便对有机生物质进行原料发酵、冷冻干燥和炭化处理,避免无机杂质影响正常的炭化处理;
(2)本实用新型在过滤机构上增加驱动机构,增加生物质的动能,加快过滤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4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和制氮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石墨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