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腔镜穿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6528.6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7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罗昭锋;陈亚斌;傅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 ||
腔镜穿刺器,包括套筒和穿刺内芯,所述套筒后端连接有操作罩,套筒前部外周设有环形气囊,操作罩上设有注气接头,注气接头通过注气通道与环形气囊连通,穿刺内芯为中空结构,穿刺内芯前端铰接有穿刺头,穿刺头后端面边缘与穿刺内芯前端面边缘之间连接有韧性薄膜,穿刺内芯内部通过轴承沿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后端穿出穿刺内芯后端面后固定连接有旋拧手柄,传动杆前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穿刺内芯向病人体内穿刺时,由于惯性作用导致穿刺头划破病人体内器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镜穿刺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花费等,在进行腔镜手术时,需要先用穿刺器在体壁上穿刺一个孔洞,然后将镜头及各种操作器械通过孔洞插入到病人体内进行手术操作,穿刺器需要穿过皮肤、皮下脂肪、肌肉、筋膜等人体组织到达体壁内,现有穿刺器通常包含套筒和内芯两部分,进行穿刺时将内芯插入到套筒内进行操作,内芯的头端较为尖锐插入到体腔内由于惯性作用容易损伤体内器官,而套筒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放置在穿刺孔洞内,依靠自身与体壁组织的摩擦力进行固定,在将手术器械从套筒内取出时手术器械对套筒有摩擦力,容易使套筒滑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腔镜穿刺器,采用该腔镜穿刺器,可有效地避免穿刺内芯穿过病人体壁后伤及病人体内器官,并能有效地固定套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腔镜穿刺器,包括套筒和穿刺内芯,所述套筒后端连接有操作罩,套筒前部外周设有环形气囊,套筒和操作罩内壁开设有注气通道,操作罩上设有注气接头,注气接头通过注气通道与环形气囊连通;
所述穿刺内芯为中空结构,穿刺内芯前端设置有穿刺头,穿刺头的后端面下部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内芯的前端,穿刺头后端面边缘与穿刺内芯前端面边缘之间连接有韧性薄膜,穿刺内芯内部通过轴承沿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后端穿出穿刺内芯后端面后固定连接有旋拧手柄,传动杆前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穿刺头后侧上部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板,穿刺内芯前侧上部内壁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前后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挡板与第一固定板顶压配合且挡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前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套筒后端连接的操作罩,便于操作穿刺内芯和手术器械;套筒前部外周设有环形气囊,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后,通过注气接头向环形气囊内注入空气,使套筒固定在患者体壁上;在穿刺头对准患者体壁后,转动旋拧手柄,使传动杆前端的挡板不再限制第一固定板向前运动,然后用力将穿刺头穿入病人体壁内,在穿刺头进入病人体内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穿刺头绕铰接点向下翻转,从而避免穿刺头尖端由于惯性向前划破病人体内器官;穿刺头后端面边缘与穿刺内芯前端面边缘之间连接有韧性薄膜,在将穿刺内芯连带着穿刺头向外拔出时,可避免穿刺头回缩到原来位置时夹住体内组织。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穿刺内芯向病人体内穿刺时,由于惯性作用导致穿刺头划破病人体内器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内芯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内芯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3中I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II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6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浪形血管内回收支架
- 下一篇:一种悬挑卸料平台用安全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