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过滤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2506.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3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冯红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盱眙绿环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1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滤膜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过滤膜组件,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该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爪,外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膜卡槽,过滤膜卡槽内设置有出水口过滤膜,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洁纯净水入口,外壳体上设置有排污槽,排污槽内设置有排污网,排污槽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盖。通过排污槽内设置排污网能够有效避免杂质过多出现滤膜堵塞的问题,通过排污网能够有效降低滤膜内杂质堆积的问题,通过排污槽与外壳体法兰连接的设计,方便外壳体的拆卸,便于对滤膜及排污网的梗系个更换,解决了现有的滤膜拆卸不方便,不易清洗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处理过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发展与环保问题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突出的矛盾体,而在环保问题当中水污染又尤为突出,解决好污水和废水的问题便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由于膜技术开发费用高昂,故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步伐缓慢。不过近年来我国在膜技术方面被广泛看好。生活污水因水质成分相对较为简单,常规吸附,沉淀,生化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但处理过程繁琐且复杂,膜技术的应用取代了流程相对过多的物化处理程序。一般传统酸性污水首先需要进行加碱中和形成盐,然后通过培烧等工艺进行处理,此工艺过程复杂且成本过高,膜技术的应用以其优异的产水水质,在产水要求高、有更加深入的处理要求,污水浓度高、或废水回收要求等受限水处理领域得到特别广泛的应用。膜过滤技术是一种以筛分为分离原理、以(正压或负压)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过滤精度在0.04-0.5μm范围内,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源及高分子有机物质,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提纯。目前大多使用的过滤膜组件为压力式膜组件或浸没式膜组件。
滤膜是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胶状悬浮液的分离。随着社会主义节能环保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滤膜技术的发展;滤膜水处理是固液分离技术,它是以膜孔把水滤过,将水中杂质截留,而没有化学变化,处理简易的技术,但因膜孔非常细小,在进行一定量污水的处理后,需要对滤膜进行清理。现有的滤膜拆卸不方便,更换和维护时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过滤膜组件,具备拆卸简单、易清洗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水处理过滤膜组件不易拆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过滤膜组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爪,外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膜卡槽,过滤膜卡槽内设置有出水口过滤膜,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洁纯净水入口,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净化水出口,外壳体内设置有内部过滤膜,内部过滤膜上设置有滤芯,滤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膜,第一过滤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膜,滤芯上设置有滤孔,外壳体上设置有排污槽,排污槽内设置有排污网,排污槽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盖。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槽与外壳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排污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排污槽分别设置在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污槽与外壳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方便拆卸与清洗,同时排污槽方便过滤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净化水出口和清洁纯净水入口均与外壳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连接方便拆卸,方便对组件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采用活性炭滤芯,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采用聚偏氟乙烯材质的过滤膜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偏氟乙烯膜片在水中主要用于去除细菌及超纯水制取的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爪与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连接,使固定爪与固定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加强组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盱眙绿环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盱眙绿环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2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