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3631.3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查建双;任位;杨雷;李道鹏;冯斯;孟艳茹;杨道焱;谈小江;唐典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4 | 分类号: | B60N2/6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骨架 连接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包括靠背边板,其关键在于:所述靠背边板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抵靠凸台,所述抵靠凸台位于所述靠背边板的外侧面,每个所述抵靠凸台上分别贯穿有安装通孔,所述抵靠凸台之间连接有稳定凸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通过对连接位置进行点、线强化,既保证了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又能起到减重作用,并且还能减小与上连接板的接触面积,避免镁合金大面积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座椅骨架轻量化已成为大多数主机厂的设计要求,为了实现轻量化,材料替换和结构设计是常采用的两种方式。具体来说,选用强度更高的钢质钣金件可减少其用量从而降低重量,铝合金、镁合金也可以作为替代材料;而采用结构设计降低重量的普遍思路为:开减重孔,做空心结构,但在进行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结构必须达到的机械强度,平衡好轻量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结构设计已很难再进一步降低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包括靠背边板,其关键在于:所述靠背边板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抵靠凸台,所述抵靠凸台位于所述靠背边板的外侧面,每个所述抵靠凸台上分别贯穿有安装通孔,所述抵靠凸台之间连接有稳定凸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安装通孔用于和调角器上连接板对接安装,抵靠凸台对安装连接部位起到加强作用,抵靠凸台之间通过稳定凸条连接稳定,从而减小安装部位的钣金件厚度,减少材料用料,达到减重目的;同时,抵靠凸台与调角器上连接板抵靠能减小二者的接触面积,避免镁合金大面积磨损。
在所述靠背边板的外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有三个所述抵靠凸台,其中上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分别靠近所述靠背边板的前侧边缘,中部的所述抵靠凸台靠近所述靠背边板的后侧边缘,上部和中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之间连接有所述稳定凸条,中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之间连接有所述稳定凸条,所述稳定凸条固定于所述靠背边板的外侧面。
以上设计中的三个抵靠凸台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其与调节器上连接板的连接稳定性。
上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之间的所述靠背边板上还设有外加强凸条,该外加强凸条的一端靠近所述靠背边板的前侧边缘,该外加强凸条的另一端与中部的所述抵靠凸台连接。
在所述外加强凸条上设有减重凹陷。
在所述靠背边板的内侧面对应每个所述抵靠凸台分别设有平衡凸台,所述安装通孔贯穿所述平衡凸台。
在所述靠背边板的内侧面对应所述外加强凸条设有内加强凸条。
所述靠背边板的前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背靠板。
所述靠背边板、抵靠凸台、外加强凸条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通过对连接位置进行点、线强化,既保证了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又能起到减重作用,并且还能减小与上连接板的接触面积,避免镁合金大面积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靠背骨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j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3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料输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化纤纺丝工艺丝路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