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球囊定位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8291.3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洋;王旭烨;王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球囊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球囊定位给药装置,包括用于治疗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所述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结构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病变上部球囊和病变下部球囊,当导管前端插入食道内病变位置时,所述病变上部球囊位于食道内病变的上方,所述病变下部球囊位于食道内病变的下方,所述导管前端开设有注药孔,且位于病变上部球囊和病变下部球囊之间,所述病变上部球囊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病变下部球囊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注药孔与第三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治疗针对性强,病人恢复快,治疗周期短,避免了病人大量口服药物或者注射,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球囊定位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食道部位病变时,需要对全身给药(口服、注射等),而有些药物对病变部位起到疗效的同时,对身体其它器官(例如:胃、肠等)会带来一定的伤害,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而且治疗周期长,病人恢复慢;也会因为对食道病患处给药过程中,食道部位存储不住药物,流经食道病患处的药液过少,而大大降低了疗效,导致治疗周期延长,治疗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球囊定位给药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球囊定位给药装置,包括用于治疗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所述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结构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病变上部球囊和病变下部球囊,当导管前端插入食道内病变位置时,所述病变上部球囊位于食道内病变的上方,所述病变下部球囊位于食道内病变的下方,所述导管前端开设有注药孔,且位于病变上部球囊和病变下部球囊之间,所述病变上部球囊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病变下部球囊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注药孔与第三腔体连通。
所述导管还包括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相互独立的第四腔体,所述导管前端的端头开设有食道孔,所述食道孔与第四腔体连通。
所述导管的后端端头设置有保护帽。
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末端设置有气囊开关阀。
所述导管由橡胶、乳胶、聚胺脂或硅胶制成的导管。
所述病变上部球囊和病变下部球囊的材质由橡胶、乳胶、聚胺脂或硅胶制成的气囊。
所述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可观察食道内部的微型摄像头。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球囊装置,对食道的病患处直接给药,治疗针对性强,治疗周期短,减少病人痛苦;与现有技术比较,避免了病人大量口服药物或者注射,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材质选用橡胶、乳胶、聚胺脂或硅胶,质地柔软,副作用小,环保,为病人的治疗康复有了安全的保障;在治疗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管腔可向胃内注入食物或将胃内食物排出,保证治疗期间病人对能量的基本需求,或者胃部不适时,将胃内食物排出,避免导管5尾部频繁插入取出对食道病患处的刺激,影响病人恢复,以及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性强,可靠性高,材料质地柔软、安全、副作用小,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未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导管的横截面A-A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管腔;2—第二管腔;3—第三管腔;4—第四管腔;5—导管;6—注药孔;61—病变上部球囊;62—病变下部球囊;7—食道孔;8—球囊通孔;9—阀门开关;10—保护帽;11—微型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8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吸顶灯关闭后余亮问题的放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快速更换风口弯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