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0378.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商学良;伍鼎蔚;尤聪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A61N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06321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鼠 经颅磁 刺激 实验 观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观察箱,所述观察箱内顶部安装有经颅磁刺激器,所述经颅磁刺激器下部连接有高压脉冲电缆,所述高压脉冲电缆远离经颅磁刺激器的一端电连接刺激线圈,所述刺激线圈左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杆,刺激线圈下方滑动设置有固定台;所述操作杆远离刺激线圈的一端自开设在观察箱侧壁的通孔延伸至观察箱外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操作杆,调整刺激线圈的角度以及刺激线圈与小鼠头部的距离,可判断不同的脉冲磁场对小鼠的影响,配合工作人员透过观察箱观察小鼠的反应,方便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操作简单,使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在对小鼠进行经颅磁刺激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常是将小鼠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观测装置中,以排除外界环境对实验产生干扰,而在相对封闭的观测装置内又不便操作,无法调整经颅磁刺激器相对于小鼠的方位,从而无法获得较为全面的测试结果,导致现有的观测装置实用性较差,因此,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包括观察箱,所述观察箱内顶部安装有经颅磁刺激器,所述经颅磁刺激器下部连接有高压脉冲电缆,所述高压脉冲电缆远离经颅磁刺激器的一端电连接刺激线圈,所述刺激线圈左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杆,刺激线圈下方滑动设置有固定台;所述操作杆远离刺激线圈的一端自开设在观察箱侧壁的通孔延伸至观察箱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通孔呈自观察箱由外向内逐渐扩大的锥形孔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操作杆远离刺激线圈的端部套设有防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固定台上部固定安装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小鼠四肢进行固定的绳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固定台右下方固定连接有多根支腿,所述支腿远离固定台的一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观察箱底部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观察箱右下方开设有缺口,所述滑轨自观察箱内延伸至缺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滑轨远离缺口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观察箱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高压脉冲电缆外部套设有波纹管,且高压脉冲电缆盘绕在波纹管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操作杆,调整刺激线圈的角度以及刺激线圈与小鼠头部的距离,可判断不同的脉冲磁场对小鼠的影响,配合工作人员透过观察箱观察小鼠的反应,方便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操作简单,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中波纹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小鼠的经颅磁刺激实验观测装置中波纹管与刺激线圈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0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