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1031.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21 | 分类号: | F16L9/21;G01M9/04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335 上海市长宁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层 覆面层 支撑层 吸声 本实用新型 蜂窝单元 穿设孔 防护层 透空孔 吸声层 流道 结构技术领域 从上至下 贯通设置 降噪结构 拼合形成 一体结构 蜂窝孔 中低频 噪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声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包括覆面层、防护层、吸声层、支撑层以及蜂窝层,覆面层、防护层、吸声层、支撑层和蜂窝层从上至下拼合形成一体结构,覆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穿设孔,多个穿设孔的总面积占覆面层面积的比例为23%~50%,支撑层上开设有多个透空孔,多个透空孔的总面积占支撑层面积的比例为2%~23%,蜂窝层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蜂窝单元结构,蜂窝单元结构的蜂窝孔沿蜂窝层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不仅针对中低频带噪声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而且从整体上降低了降噪结构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风洞试验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风洞的噪声水平逐渐成为评价风洞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过高的噪声对于风洞试验有着诸多不利的影响,在实际的工程噪声控制中,经常采用“护面板+吸声材料”这类降噪结构,吸声材料的厚度取决于噪声的波长,对于低频噪声来说,由于其波长很长,通常需要采用相当厚的吸声材料,厚度较大的降噪结构极易对风洞试验的进行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采用厚度适中的降噪结构对中低频噪声进行吸声。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流道内用吸声结构,包括覆面层、防护层、吸声层、支撑层以及蜂窝层,所述覆面层、所述防护层、所述吸声层、所述支撑层和所述蜂窝层从上至下拼合形成一体结构;
所述覆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穿设孔,多个所述穿设孔的总面积占所述覆面层面积的比例为23%~50%;
所述支撑层上开设有多个透空孔,多个所述透空孔的总面积占所述支撑层面积的比例为2%~23%;
所述蜂窝层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蜂窝单元结构,所述蜂窝单元结构的蜂窝孔沿所述蜂窝层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吸声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蜂窝层的厚度,所述吸声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覆面层的厚度,所述吸声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防护层的厚度,所述吸声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穿设孔为大小一致的圆孔,所述穿设孔的孔径为1.5mm~4.5mm。
作为优选,所述覆面层的厚度为0.7mm~3mm。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透空孔为大小一致的圆孔,所述透空孔的孔径为0.5mm~4.5mm。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0.7mm~1.5mm。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层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吸声层与所述支撑层之间,所述隔离层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吸声层由多孔类吸声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吸声层由三聚氰胺发泡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流道内用吸声结构通过设置开设穿设孔的覆面层,透过流道中的噪声,同时覆面层还具有保护内部材料及支撑气流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层,对吸声层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吸声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通过设置吸声层,采用多孔类吸声材料进行消音;通过设置支撑层,对吸声层进行结构支撑,同时也保护吸声层;通过设置蜂窝层,并且蜂窝层上的蜂窝孔沿其厚度方向贯通设置,各蜂窝单元结构与支撑层配合形成近似管道的隔舱,提高了蜂窝层的截止频率,从而提高了该流道内用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1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DEP双平壁塑钢缠绕管
- 下一篇:中空外管式缠绕型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