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填岛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1371.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钟伟斌;黄雷;许满山;徐林;温新捷;陆知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8 | 分类号: | E02B3/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施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填岛的施工结构,包括沿岛域坡脚加固区铺设的土工砂被、基于土工砂被且靠海侧呈梯状层层铺设的砂料层、基于土工砂被且离海侧填筑的内侧砂料区以及沿砂料层迎海面铺设的护面材料,土工砂被上间隔打设排水板;其中,每层砂料层包括砂袋棱体、二片石和砂料,砂袋棱体由多个砂袋层层堆叠而成;砂袋棱体沿平行岛域外轮廓线方向且靠海侧设置,二片石和砂料分别填筑在砂袋棱体的靠海外侧和离海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砂袋棱体及外侧的二片石不仅可以作为临时围挡结构以减少风、浪、流的作用下的砂料流失,又可以作为反压抗力体进一步确保砂料填筑过程中软基的滑动稳定,从而大量减少填岛过程中的砂料流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填岛的施工结构,尤其是对于围海造地工程中超软土地基或恶劣海况条件下的近海填岛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人工填岛的方式获得土地资源。
目前常规的填岛方式为先进行岛域中心部分砂料的填筑,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周边护岸部分的施工。然而对于超软土地基,由于填筑过程中的不断加荷将造成软基的滑动;或是在恶劣的海况下,砂料在风、浪、流的作用下同样将产生大量的流失,造成填筑砂料大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在人工填岛中可有效避免砂料大量流失的施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填岛的施工结构,包括沿岛域坡脚加固区铺设的土工砂被、基于土工砂被且靠海侧呈梯状层层铺设的砂料层、基于土工砂被且离海侧填筑的内侧砂料区以及沿砂料层迎海面铺设的护面材料,土工砂被上间隔打设排水板;其中,每层砂料层包括砂袋棱体、二片石和砂料,砂袋棱体由多个砂袋层层堆叠而成;砂袋棱体沿平行岛域外轮廓线方向且靠海侧设置,二片石和砂料分别填筑在砂袋棱体的靠海外侧和离海内侧。
进一步的,土工砂被为多层,上下层砂被错缝布置,错缝宽度不小于3m,上下两层土工砂被不形成贯穿缝。
进一步的,土工砂被向垂直岛域外轮廓线的方向铺设。
进一步的,砂袋棱体的横截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每层砂袋的轴线偏差不大于1.0m。
进一步的,每层砂料层的砂料上表面铺设土工织物软体。
进一步的,每层砂料层的迎海面为斜坡面。
进一步的,排水板的间距为0.7~1.3m。
进一步的,砂袋棱体的最上层宽度不小于3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坡脚位置的软基排水加固后在上面分层级设置砂料层,可以在施工期间消除大部分的沉降。砂料层中的砂袋棱体及外侧的二片石不仅可以作为临时围挡结构以减少风、浪、流的作用下的砂料流失,又可以作为反压抗力体进一步确保砂料填筑过程中软基的滑动稳定,从而大量减少填岛过程中的砂料流失。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二片石和砂料均可就地取材,降低了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13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