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RFID实现自动充电管理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1860.X | 申请日: | 201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永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8/15;B60L58/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rfid 实现 自动 充电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RFID实现自动充电管理的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动力电池、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充电设备包括:RFID识别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RFID标签上存储有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所述RFID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RFID标签,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当所述RFID识别模块识别所述RFID标签上的充电参数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将输出参数调整为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以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智能充电。达到避免电池过充、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RFID实现自动充电管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能源的认知发生改变,动力电池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的巡线,或植保等,能够有效提升巡检效率、节约人力等效果。
目前航模、车模广泛采用聚合物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现有技术中,对于锂电池的充电,一般采用如下方式:将动力锂电池拆解下来置于专门用于充电的充电柜,但是,不同规格的航模、车模所配备的动力电池规格不一,充电参数也各有不同,现有的充电系统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充电系统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时,一般由工作人员根据各动力电池的参数对充电系统的输出参数进行手动调整,因此导致人力的浪费,且降低了充电效率;另一方面,当工作人员疏忽时,容易造成动力电池充电过载。因此,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RFID实现自动充电管理的系统,能够对不同规格的动力电池进行智能充电,具有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采用RFID实现自动充电管理的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充电设备,所述动力电池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充电设备包括:RFID识别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RFID标签上存储有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所述RFID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RFID标签,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当所述RFID识别模块识别所述RFID标签上的充电参数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将输出参数调整为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以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智能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动力电池上还设有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的剩余容量进行实时检测;所述充电设备上设有对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行读取的读取模块;当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时,所述读取模块将读取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中显示的剩余容量,并由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剩余容量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对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RFID标签内的充电参数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电压、输入电流、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剩余容量=所述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所述动力电池的净放电量-所述动力电池的自放电量-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补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动力电池上设置RFID标签,且将对应的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保存至RFID标签内,在充电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前,先由RFID识别模块识别RFID标签内对应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由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模块将输出参数调整为该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从而实现充电模块对动力电池的自动充电,相比现有的手动调整输出参数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充电效率,同时避免了充电模块的输出参数与动力电池的充电参数不符而对动力电池造成损坏。
2、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以及读取模块,充电设备能够从电池管理模块中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容量(待充电容量),从而由控制模块根据剩余容量得到该动力电池所需的充电时长,避免动力电池处于过充状态,给动力电池造成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永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永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1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院用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印刷包装生产线用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