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5866.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8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驾;吴涛;于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莱曼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11582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邢江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固定框 射频识别装置 户外 本实用新型 体能测试 万向轮 支撑杆 支撑座 保护装置 实时传输数据 信号接收板 避免装置 顶部设置 气候环境 整体固定 存放孔 挡雨板 移动 底端 护腕 雨水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信号接收板,所述壳体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固定框的底部且位于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存放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设有支撑座、挡雨板与特制护腕,能够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可以将装置整体固定,避免装置移动,并能适应户外各种气候环境,可以很好的保护装置整体不会因为雨水损坏,还可以实时传输数据,而且数量有多个,可以多人同时测试,便于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于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RFID电子标签的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射频识别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但是在户外体能测试这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为此提供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户外体能测试的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信号接收板,所述壳体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且位于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存放孔,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雨板,所述壳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表面设置有数显板,所述壳体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USB传输接口,所述固定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的顶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存放孔的内部设置有护腕。
其支撑座可以使得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可以将装置整体固定,避免装置移动。
通过设计挡雨板可以适应户外各种气候环境,可以很好的保护装置整体不会因为雨水损坏。
其特制护腕内部设置有信号输出器,能够实时传输数据,而且数量有多个,可以多人同时测试,便于人们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有四组,所述支撑座的数量有四组,并且万向轮与支撑座相适应,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支撑座贯穿固定框的一端与推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放孔的数量为八组,所述特制护腕的数量为八组,并且存放孔与手腕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推送板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固定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蓄电池,所述壳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莱曼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莱曼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5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工程监理数据读写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监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