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插式LED灯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7430.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0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北斗星灯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0 | 分类号: | H01L33/60;H01L33/62;H01L33/58;H01L33/48 |
代理公司: | 44284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毓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面透镜 封装主体 平面透镜 楔形支架 发射 本实用新型 安装槽 直插式LED灯珠 强光 照明效果 电连接 反射层 适配 外凹 封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包括封装主体、封装于该封装主体内的LED支架和LED芯片,所述LED支架包括楔形支架和发射碗,所述发射碗设置在所述楔形支架的一侧,所述LED芯片设置在所述发射碗上,所述楔形支架、所述发射碗与所述LED芯片之间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发射碗上设有与所述LED芯片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LED芯片之间设有反射层;所述封装主体内设有四组向外凹的凹面透镜和一组平面透镜,四组所述凹面透镜和一组所述平面透镜设置在所述LED支架的上方,并且四组所述凹面透镜设置在所述平面透镜的四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LED灯珠的亮度及前方的照明效果,并且形成的光均匀,不会出现强光晃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LED灯珠。
背景技术
LED灯珠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英文简称为LED,又称发光二极管,因其体积小,功率低、使用寿命长且环保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行业。传统的LED灯珠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负极引脚上设置有上设置有LED芯片,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与LED芯片之间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最后在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和LED芯片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然而,单纯的将LED芯片安装于负极引脚上LED发出的光亮会向四处发散,造成亮度不够,影响LED灯珠的实际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插式LED灯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的将LED芯片安装于负极引脚上LED发出的光亮会向四处发散,造成亮度不够,影响LED灯珠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插式LED灯珠,包括封装主体、封装于该封装主体内的LED支架和LED芯片,所述LED支架包括楔形支架和发射碗,所述发射碗设置在所述楔形支架的一侧,所述LED芯片设置在所述发射碗上,所述楔形支架、所述发射碗与所述LED芯片之间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发射碗上设有与所述LED芯片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LED芯片之间设有反射层;所述封装主体内设有四组向外凹的凹面透镜和一组平面透镜,四组所述凹面透镜和一组所述平面透镜设置在所述LED支架的上方,并且四组所述凹面透镜设置在所述平面透镜的四周。
可选地,所述平面透镜为圆形,其置于所述LED芯片的正上方。
可选地,所述凹面透镜为朝向发光方向的圆凹面。
可选地,四组所述凹面透镜置于所述平面透镜的四等分线上,其边缘分别与所述平面透镜、所述封装主体内壁相切。
可选地,所述凹面透镜与所述平面透镜的相接端高于所述凹面透镜与所述封装主体内壁的相接端。
可选地,所述楔形支架的底部连接有阳极杆,所述发射碗的底部连接有阴极杆,所述阳极杆与所述阴极杆均设置在所述封装主体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阳极杆与所述阴极杆的底端均连接有引线架,所述引线架均设置在所述封装主体的下方,所述引线架上设置有连接块。
可选地,所述楔形支架与所述阳极杆和所述发射碗与所述阴极杆均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插式LED灯珠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该直插式LED灯珠中,LED芯片安装在发射碗上的安装槽中,通过反射层反射LED芯片发出的灯光并聚集于平面透镜和凹面透镜上进行发散,提高该直插式LED灯珠的亮度及前方的照明效果;此外,LED芯片发出的灯光经过平面透镜直射后由封装主体射出,LED芯片发出的灯光经过凹面透镜发散后由封装主体射出,因此从封装主体出来的灯光经多重发散后形成的光均匀,不会出现强光晃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北斗星灯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北斗星灯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7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