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漏失掺油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0261.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9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慧;袁朋;徐光伟;麻鹏宇;孙思丹;马立平;于静;王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失 油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其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第一油管、连接于第一油管顶部与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和固定于连接短接内的抽油泵,第一油管与连接短接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向第一油管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封隔器设置于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之间,并对套管与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抽油泵与抽油管柱连接,抽油泵的进油口位于第一油管内,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本申请解决了直接通入油藏内的稀油容易漏失,并易造成油藏堵塞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向稠油中掺加稀油进行降粘是稠油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方式,通过对稠油进行降粘以达到将稠油顺利提升至地面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泵下掺稀油降粘过程中,容易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无法保证掺入的稀油全部与稠油进行充分混合,而且掺入的稀油会与油藏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造成油藏堵塞,导致原油开采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油藏内压力较低,洗井时有部分洗井液会进入到油藏中,对油藏造成一定的伤害。
针对相关技术中直接通入油藏内的稀油容易漏失,并易造成油藏堵塞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有效解决掺稀油降粘漏失的问题,能够保证掺加的稀油与原油充分混合达到稠油降粘的作用,同时在稀油与稠油混合过程中通过超声波发声片发出的超声波对稀油起到进一步降粘的作用,避免了稀油漏失和对油藏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第一油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和固定于所述连接短接内的抽油泵,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连接短接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油管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封隔器设置于所述连接短接与所述第一油管之间,并对所述套管与所述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管柱连接,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油管内,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漏失掺油管柱还包括提升短接,所述提升短接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提升短接的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固定套设在所述提升短接的外侧,所述提升短接的下部伸入至所述连接短接内,并与所述抽油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流环,所述过流环的内壁与所述提升短接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过流环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开设在所述过流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设置有在液体的冲击下能产生振动并发出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声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下部向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侧倾斜,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稀油对所述超声波发声片进行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超声波发声片的顶部与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为弹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0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污水管开挖基坑支护结构
- 下一篇:便于移动的农田灌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