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2686.9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利荣;郭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满明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13/02 |
代理公司: | 32295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 缓冲结构 蓄能 本实用新型 蓄能器管道 活塞 第二腔室 第一腔室 缓冲弹簧 活塞杆 进气管 排气管 液压腔 气囊 连通 空调 空调部件 缓冲液 扩散管 承压 套结 小孔 预置 冲击力 承接 室内 受损 分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属于空调部件领域。该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进气缓冲结构和蓄能结构,进气管、排气管和进气缓冲结构分别与蓄能结构连通,进气缓冲结构包括液压腔、活塞、活塞杆和套结在活塞杆上缓冲弹簧,液压腔被活塞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蓄能结构连通,第二腔室内预置有缓冲液,缓冲弹簧位于第二腔室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缓冲结构的设置,利用进气缓冲结构承接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蓄能结构的承压能力,提高蓄能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扩散管上小孔的设置,可以减少气囊进气时承受的冲击力,降低气囊受损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属于空调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制冷空调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空调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现有的蓄能器缺乏对气体的缓冲结构,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的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进气缓冲结构和蓄能结构,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缓冲结构分别与所述蓄能结构连通,所述进气缓冲结构包括液压腔、活塞、活塞杆和套结在活塞杆上缓冲弹簧,所述液压腔被所述活塞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蓄能结构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内预置有缓冲液,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蓄能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气囊,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伸入所述气囊的扩散管,所述扩散管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上还连接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连接有气压检测口和电磁阀,所述气压检测口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一端连接在所述溢流管上,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放管。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及时掌握蓄能结构中气囊内的气体压力的情况,方便对蓄能结构中的气体压力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用于实时监测气囊内气压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电磁阀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的设置,可以在气囊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及时排出多余的气体,降低气囊的损坏几率,提高气囊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包括分流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溢流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支管或所述第二分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包括连接在气囊上的横管和连接在所述所述横管上的纵管,所述纵管内设置有分流结构。通过分流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高压气流对纵管的冲击力,进而提高纵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面、第二分流面和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的中心线与所述横管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分流面和所述第二分流面沿所述隔离部的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在所述隔离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面和所述第二分流面为弧形面或平面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空调用蓄能器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排气管、进气缓冲结构和蓄能结构,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缓冲结构分别与所述蓄能结构连通,通过进气缓冲结构的设置,利用进气缓冲结构承接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蓄能结构的承压能力,提高蓄能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扩散管上小孔的设置,可以减少气囊进气时承受的冲击力,降低气囊受损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满明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满明机电(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2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闭空间制冷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空调机房节能改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