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7641.0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白莹;伍子豪;沈宣任;赵彩玲;全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42;C12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电场 施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该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包括培养皿、电极支架组件以及连接于电极支架组件的电极;培养皿包括具有细胞培养区的皿体,细胞培养区设置有具有培养基液的细胞通道,电极用于向位于细胞培养区内的细胞施加电场,使得细胞能够在细胞通道内迁移。电极支架组件安装在皿体内,电极支架组件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围绕细胞培养区安装;电极支架组件具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用于连接电极,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极安装稳定性较低,且位于培养皿内培养基液存在外流的可能性而导致电场稳定性较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生长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中,除了受到该环境中化学分子信号、生物因子信号以及力学刺激等,细胞在生物组织内常常还会受到微电流的刺激。生物体内自然产生的电场,除了神经信号传导产生的电信号之外,还有创伤部位产生的微电场,这些电信号不仅对细胞的生长、分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细胞发挥自身功能的必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变形虫、纤毛虫、鞭毛虫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神经嵴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细胞在微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定向迁移和细胞取向,且细胞的迁移方向因细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为观察研究电刺激对细胞的作用,现有一些针对细胞的电刺激施加装置,可以对细胞施加不同强度的直流电场。但是在进行电场施加时,所使用的电极一般都是直接插入至导电液中,其对电极的稳定性较差,若出现碰撞等故障可能会导致电极晃动倾斜,影响导电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而且,培养皿的晃动还会导致位于培养皿内的导电液以及培养基液晃出,进而对电场的形成以及电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亦或者电极针对培养皿的位置固定不变,不便于调节。再或者是通过电子电路控制输出电场的模式,但是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场固定为平行板电场,不便于通过电极的改变而改变电场形貌。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极安装稳定性较低,且位于培养皿内培养基液存在外流的可能性而导致电场稳定性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细胞微电场施加装置,包括培养皿、电极支架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极支架组件的电极;
所述培养皿包括具有细胞培养区的皿体,所述细胞培养区设置有具有培养基液的细胞通道;所述电极用于向位于所述细胞培养区内的细胞施加电场,使得细胞在所述细胞通道内迁移;
所述电极支架组件安装在所述皿体内,且所述电极支架组件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围绕所述细胞培养区安装;所述电极支架组件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支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皿体内的支架框和位于所述细胞培养区两侧的电极座;
所述支架框环绕所述细胞培养区设置,所述电极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框,且所述电极座具有所述第二安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框具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极座滑动范围的限位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细胞培养区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细胞通道两侧的导电液部,所述导电液部与对应侧的所述细胞通道内的培养基液之间通过盐桥部连接,所述电极对应插入两侧的所述导电液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7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