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9264.4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3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东辉;王婧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 |
代理公司: | 33250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端设备 控制端 受电端设备 设备电源 连接端 供电系统 开关控制模块 供电 导通 接头插入 节能减排 空载状态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以及开关控制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接口以及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有控制端、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控制端设置于接口内部,第一连接端与设备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与供电端设备连接,供电端设备通过接口与受电端设备连接;受电端设备通过接口与供电端设备连接时,控制端导通以使设备电源向供电端设备供电,并且供电端设备通过接口向受电端设备供电。通过在设备电源与供电端设备之间设置控制开关,并将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设置在接口内,只有在受电端设备的接头插入接口内,控制端导通,设备电源才可以给供电端设备供电,从而可以降低供电系统在空载状态下的损耗,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ver Ehernet)技术是指在现有以太网布线基础架构的基础上,通过网线为一些网络终端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在以太网供电技术中,网线兼有传输数据信号和直流供电的作用。该技术使终端设备无需依赖外部电源适配器供电,从而可以省去电源适配器、供电线缆和插头,节省布线与硬件成本。以太网供电已经广泛应用于VoIP电话、无线AP、视频监控等领域。
以太网供电技术需要利用POE中跨设备以实现通过网线给网络终端供电,POE中跨设备应用于普通交换机和网络终端之间。普通的中跨器设备作为供电电源,由于供电端设备在未接入受电设备时功耗较大,因此无法满足空载功耗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可以减小在空载状态下的损耗。
一种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以及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接口以及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有控制端、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控制端设置于所述接口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设备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供电端设备连接,所述供电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口与受电端设备连接;所述受电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供电端设备连接时,所述控制端导通以使所述设备电源向所述供电端设备供电,并且所述供电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口向所述受电端设备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口为RJ45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端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受电端设备的接头连接于所述供电端设备的接口时推动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接触,以导通所述供电端设备与所述设备电源的连接通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设备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供电端设备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连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导通时,所述设备电源向所述供电端设备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管以及第二开关控制管;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的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设备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端设备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和第二开关控制管为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9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