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2472.X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9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吴小利;李荣德;葛文涛;陈志刚;姜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点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H05B6/02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屈芳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磁距 感应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包括金属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管的外壁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为耐高温电磁线,所述耐高温电磁线的耐温能力高于300℃,在所述线圈外包裹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的外部包裹有用于防止电磁泄露的防护层,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直接将线圈缠绕在金属管的外壁上,线圈与金属管之间实现零磁距,大幅提高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电热转换效率。减小了电磁泄漏,提高了电热转换率。一方面,保温层将线圈自发热再次利用,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显著降低了电源工作的环境温度,提高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与安全性,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的核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交变磁场与磁性金属进行感应,使交变磁力线切割金属表面产生涡流,从而使金属发热。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快,属于非接触式加热,水电分离,操作方便安全,而且加热效率高,能源浪费少,节能环保,近几年在电热水器和采暖炉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电磁感应加热除了对金属管体进行感应加热外,线圈自身也会发热(欧姆电阻加热)。目前,常见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用感应线圈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隔热材料,其目的是防止金属管热量向外扩散,由于现有的线圈所采用的电磁线耐温能力不足,在工作时温度如果过高就很容易熔断,所以现有技术中将线圈设置在保温层外,是为了便于其散热。除此之外,上述常见整套加热体结构另有两方面显著缺陷。一方面,由于感应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呈放射状分布,离线圈越远磁场强度越弱,因此,金属管距离感应线圈越远其加热效率越低,进而使得电磁利用率低,加热效率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线圈置于加热体的最外层,由于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线圈的发热温度亦较高,不仅会热辐射加热装置中的电源,而且会感应其它区域(如钣金面板和电源内部构件等),导致电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降低其使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包括金属管,其中在所述金属管的外壁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为耐高温电磁线,所述耐高温电磁线的耐温能力高于300℃,在所述线圈外包裹有保温层。
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保温层的外部包裹有用于防止电磁泄露的防护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为铝箔材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毯,所述保温层的厚度最少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直接将线圈缠绕在金属管的外壁上,线圈与金属管之间实现零磁距,大幅提高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电热转换效率。包裹的铝箔,减小了电磁泄漏,进一步提高的电热转换率。同时将保温层设置在线圈的外侧,一方面,保温层将线圈自发热再次利用,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显著降低了电源工作的环境温度,提高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与安全性,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零磁距感应加热用加热体,包括金属管1,其中在所述金属管1的外壁上缠绕有线圈2,所述线圈2为耐高温电磁线,该耐高温电磁线为本公司(沈阳点五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DW035型号耐高温电磁线,所述耐高温电磁线的耐温能力高于300℃。在所述线圈2外包裹有保温层3,在所述保温层3的外部包裹有用于防止电磁泄露的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为铝箔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3为硅酸铝纤维毯,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最少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点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点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24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肥的料斗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底架辅助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