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5806.9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7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 结构 预制构件 组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其中,杆体的一端形成有变径插接头,变径插接头和杆体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在由变径插接头至插脖的方向上,变径插接头的外直径由端面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外直径值,且插脖的外直径值小于变径插接头的最大外直径值;插脖于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止退齿,插杆通过在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止退齿,当插杆的变径插接头越过止脱机构末端,止脱机构会卡接在插脖处最相临近的止退齿上,即由止脱机构的端部逆向卡止止退齿以减小桩与桩连接时插杆可移动的幅度,减小预制桩因插杆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插接止退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接止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背景技术
按预制桩制作要求的规定,端部倾斜的允许偏差为≤0.5%D,因此,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所制作出的预制桩会出现预制桩端部倾斜的情况,假设预制桩直径D为600mm,那么预制桩端部的高度差为3mm,当两个预制桩端部高度差均为 3mm的预制桩对接时,可能出现的最大间隙为6mm。
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弹卡式连接件(授权公告号为CN 104947658B),是用于对接预制桩的连接件,其包括大螺母套筒、小螺母套筒、连接件以及插杆,所述大螺母套筒与连接件以螺纹方式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在容置于大螺母套筒的一侧环形阵列有多个弯折弹片,所述插杆的一侧与小螺母套筒螺纹连接,另一侧在其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且所述环槽在远离所述小螺母套筒的一侧槽面设置为挡面,用于对卡接于该环槽的弯折弹片进行限位。当用于对接两个预制桩最大间隙处的连接件中的插杆和弯折弹片正好配合卡接固定时,两个对接预制桩的其他位置的连接件中的插杆必定更深的插入到弯折弹片中,从而弯折弹片的端部与挡面间相差一段距离而缺乏稳定性,且即使当连接件中的插杆和弯折弹片正好配合卡接固定时,弯折弹片与挡面之间也至少会有2mm的距离,当受侧向力时,插杆会因此造成移动,连接件不能处于全部受力的状况,连接件就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各个损坏,从而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桩与桩之间的连接会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土壤中的腐蚀性液体进入连接件中,导致连接件腐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插杆挡面和折弯弹片之间间距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杆,呈回转体状,杆体的一端形成有变径插接头,变径插接头和杆体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在由变径插接头至插脖的方向上,变径插接头的外直径由端面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外直径值,且插脖的外直径值小于变径插接头的最大外直径值;插脖于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止退齿。
优选的,插脖具有:背对变径插接头的轴向挡面和由杆体延伸至轴向挡面的缩径面;
其中,轴向挡面的外边沿设置有一圈挡环。
优选的,两个以上所述止退齿沿轴向形成于所述轴向挡面上且呈台阶状或锯齿状;
和/或,两个以上所述止退齿沿轴向形成于所述缩径面上且呈锯齿状。
优选的,在所述插杆的轴向上,相邻两个止退齿的齿尖距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
优选的,止退齿的齿尖朝向远离变径插接头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插杆通过在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止退齿,当插杆的变径插接头越过止脱机构末端,止脱机构会卡接在插脖处最相临近的止退齿上,即由止脱机构的端部逆向卡止止退齿以减小桩与桩连接时插杆可移动的幅度,减小预制桩因插杆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插接止退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外,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接止退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5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梳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海洋高分子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