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6417.8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归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归琦超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1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相互紧密接触且相互配合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第一沉淀池的高度大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第一沉淀池远离第二沉淀池一侧的顶端设有进污水管,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均设有沉淀槽,沉淀槽内侧的底壁均倾斜设置,两个沉淀槽底端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淤泥槽,两个排淤泥槽分别延伸至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外侧,且排淤泥槽均位于沉淀槽较低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沉淀池内侧的底壁均倾斜设置且在污水沉淀池内侧壁较低的一端开设有排淤泥槽,将污水沉淀池内侧壁和底壁上的淤泥刮除后可以方便的将淤泥经排淤泥槽排出,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也提升了污水处理的速率,设计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有的污水沉淀池的底壁大都为水平面且密封设置,因此当刮除污水沉淀池内侧壁和底壁上的淤泥后不容易将沉淀池内的淤泥收集并排出,从而减缓了污水处理的速率,因此需要对此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池内的淤泥清理不便导致污水处理速率较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污水沉淀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相互紧密接触且相互配合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高度大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所述第一沉淀池远离第二沉淀池一侧的顶端设有进污水管,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均设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内侧的底壁均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沉淀槽底端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淤泥槽,两个所述排淤泥槽分别延伸至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外侧,且排淤泥槽均位于沉淀槽较低的一端,两个所述排淤泥槽的外侧均放置有淤泥收集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靠近排淤泥槽一侧的外侧壁上均可拆卸安装有与排淤泥槽相互配合的密封板,所述第二沉淀池远离第一沉淀池的一侧设有清水收集池,且清水收集池的高度小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
优选地,两个所述密封板的外侧壁上均等距离插设有多个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均贯穿密封板并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沉淀池或第二沉淀池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密封板靠近第一沉淀池或第二沉淀池一侧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且环形连接板远离密封板的一端均插设在第一沉淀池或第二沉淀池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环形连接板相互配合的环形连接槽,两个所述环形连接槽的内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环形连接板相互配合的密封垫圈,且密封垫圈均与环形连接板相互紧密接触。
优选地,两个所述密封板的外侧壁上均等距离安装有多个拉手。
优选地,所述第二沉淀池靠近第一沉淀池一侧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板,且缓冲板靠近第一沉淀池一侧的外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缓冲板与第一沉淀池的外侧壁相互间隙配合。
优选地,两个所述密封板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污水沉淀池内侧的底壁均倾斜设置且在污水沉淀池内侧壁较低的一端开设有排淤泥槽,将污水沉淀池内侧壁和底壁上的淤泥刮除后可以方便的将淤泥经排淤泥槽排出,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也提升了污水处理的速率,设计合理;
2、使用相互配合且紧密接触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共同对污水进行初过滤,改善了污水初过滤的效果,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沉淀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归琦超,未经归琦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6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经机
- 下一篇:一种实用纳米气泡水土壤有害有机物降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