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分类垃圾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5313.3 | 申请日: | 201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6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书文;佐藤佑樹;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1/06;B65F1/16;B65B51/10;B65B6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类 垃圾箱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所述的垃圾箱本体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垃圾箱本体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垃圾投放口,在垃圾投放口的下端是对应的垃圾桶,垃圾箱本体的顶部为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量储存在电源系统中,在垃圾箱本体的前面板上分别设置语音播报口、工作状态显示灯和第一二维码扫描口,所述的语音播报口、工作状态显示灯和第一二维码扫描口分别通过相应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控制电路板上,每个垃圾投放口都设置自动门,所述的自动门由控制电路板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之中垃圾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城市之中垃圾的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为了更方便的做好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现在都提倡垃圾分类,特别是在城市中,不管是在广场还是在小区甚至是在每一个角落的垃圾箱上都分门别类了,要求人们将不同的垃圾丢至不同的垃圾箱中,可以说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是当前解决垃圾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现在常见的做法一般都是向市民发放免费的垃圾袋,待垃圾袋中的垃圾装满以后丢入至相应的垃圾箱中,并结合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来提高用户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但是实施几年以来,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市民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没有好的设备、没有好的激励与惩罚措施等,这些就造成了市民对于此项工作的随意性,很显然这些原因都是目前需要我们改进和避免的。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201410246473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二维码智能分类垃圾房,其能主动的提醒和引导人们把对应的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桶内,随说给投放垃圾的人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给处理垃圾的环卫工人来说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环卫工人回收处理垃圾的智能分类垃圾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所述的垃圾箱本体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垃圾箱本体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垃圾投放口,在垃圾投放口的下端是对应的垃圾桶,垃圾箱本体的顶部为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量储存在电源系统中,在垃圾箱本体的前面板上分别设置语音播报口、工作状态显示灯和第一二维码扫描口,所述的语音播报口、工作状态显示灯和第一二维码扫描口分别通过相应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控制电路板上,每个垃圾投放口都设置自动门,所述的自动门由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的垃圾桶包括底板和桶体,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垃圾箱本体的底部,所述的桶体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为可转动的设置在垃圾箱本体内,桶体为铰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上设有铰接座,铰接座包括两个凸起的铰接部,桶体下端的两侧分别通过铰接轴与铰接部铰接连接,所述的垃圾箱本体的后侧面上对应桶体的位置设有开窗,所述的开窗设置一可翻转打开的盖板,所述的盖板的下端与垃圾箱本体铰接连接,还包括夹袋装置,所述的夹袋装置包括环形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有用于夹持袋子的夹子,还包括封袋机构,封袋机构设置在桶体和夹袋装置之间,所述的封袋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的设置的夹持条,夹持条能发生相向移动进行相互夹持配合,两个夹持条设置在桶体的两侧,垃圾箱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驱动夹持条移动的气缸一,夹持条由金属材料制成,夹持条内设有加热棒,其中一个夹持条上还设有长条形的切刀,夹持条上还设有驱动切刀移动的气缸二。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垃圾箱本体的底部设有驱动底板转动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桶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盖板的内侧面上设有挂环,所述的桶体的侧壁上设有挂钩,挂钩与挂环对应设置,挂钩能随桶体转动至于挂环相互配合连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挂钩为U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5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市政燃气管道铺设装置